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齐政规〔2021〕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齐政发〔2023〕40号规定,保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齐齐哈尔“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黑政发〔2020〕14号)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建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鹤城提供坚强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持续优化发展格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突出分区管控。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自然资源禀赋,聚焦区域生态环境重点问题和主要保护目标,科学划分管控单元,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推动精细化管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省级成果管理机制,建立常规调整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定期梳理汇总成果内容的变化情况,按程序实施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及时更新。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基本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一)划分环境管控单元。全市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共110个环境管控单元。
  优先保护单元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共32个,面积8867.22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0.98%。主要包括各类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等。
  重点管控单元指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域,共53个,面积15236.17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6.05%。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区、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和开发强度比较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区域等。
  一般管控单元指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共25个,面积18155.16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42.96%。
  (二)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确准入、限制和禁止的要求,建立“1+110”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1”为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见,包括环境管控单元划定结果、生态环境管控基本要求;“110”为全市落地的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现管控单元的差异性、可操作性要求。
  (三)落实分区环境管控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保护为导向,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活动,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控。重点管控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为主,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一般管控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管控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农业、生活等领域污染治理。
  三、实施要求
  (一)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三线一单”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尊重齐齐哈尔市发展现状,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重要依据。将“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融入决策和实施全过程,加强协调性分析,不断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
  (二)强化成果落地应用。充分发挥“三线一单”成果在产业准入清单编制及落地实施等方面的作用,作为推动产业准入清单在具体区域、园区和单元落地的支撑。要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重点,论证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细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