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的通知
齐政办规〔2018〕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齐政发〔2023〕40号》规定,保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12日
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
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是,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还很薄弱,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根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 ( 国发〔2017〕24号)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建设方案的通知》(黑政办规〔2017〕53号)精神,为科学划定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委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性基本农田为基础,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主体,规范划定建设。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两区”划定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两区”建设的积极性,围绕保农民收益,处理好“两区”建设与农民土地承包自主经营的关系,确保规范有序推进“两区”划定建设。
(二)坚持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建设。把握“两区”建设内涵,原则按下达的任务指标完成划定和建设,结合实际可以多划,但不能与结构调整、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今后相对稳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和大豆区划相矛盾,综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细分农业功能,划定建设优势明显、产能稳固的“两区”。
(三)坚持政策引导,统筹划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完善“两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类实施的“三统一分”方式,加快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
三、主要目标
2018年完成全市2907.84万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两区”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材料,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备案、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等管理工作。2018年7—8月,各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将“两区”划定成果汇交到市农委。9—10月,市农委将成果汇交到省农委。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实现全市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重要农产品自给水平更加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掌控能力全面增强的工作目标。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确定划建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在平原地区质量较好且相对集中连片,单片耕地面积不低于1000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或耕地;坡度在15度以下、质量较好且相对集中连片,单片耕地面积不低于500亩或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有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传统;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等规划,土壤无重金属、污水和垃圾污染。有灌溉水源,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已经或即将建成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具备较大生产潜力的地块优先划入“两区”。
(二)逐级明确分解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划定任务,将我市“两区”面积细化分解到县(市)区(见附件)。一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604.81万亩。以龙江、甘南、依安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1209.39万亩。以地表水利用灌区为重点,以灌区规划为依据,科学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395.42万亩。二是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303.03万亩。以讷河、克山、拜泉为重点,划定大豆生产保护区1303.03万亩。
(三)划定任务准确落地。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标准和分解下达的“两区”划定任务,以永久基本农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参照由明显标示作用的线状地物、自然地貌、人工地物界线、行政区域界线以及权属界线等,确定“两区”地块、片块边界和“两区”范围,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条件、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依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形成全市一张图。同时,要及时组织开展“两区”划定成果的核查验收工作。
(四)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积极推进“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黑土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抓好有机肥资源利用、粮豆轮作培肥、缓坡地治理护肥和应用新技术节肥四项重点任务,努力提高耕地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作层厚度。完善黑土地质量长期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加强“两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