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意见
宜府发〔2014〕4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17〕32号)规定,将第二条第(五)项中的“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50%”修改为:“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USHUI.NET®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20〕4号)规定,继续施行
USHUI.NET®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20〕10号)规定,继续施行。继续施行及修改后施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文件本身有效期或适用期限少于5年的,从其规定。
失效日期2025-12-1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牛羊产业,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优化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政策扶持和依法兴牧,统筹良种繁育、饲草供应、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科技支撑、屠宰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八大环节,提高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提升牛羊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牛出栏10万头,肉羊出栏200万只,牛奶产量达到5万吨,牛羊产业产值达到35亿元、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0年,全市肉牛出栏30万头,肉羊出栏300万只,牛奶产量达到10万吨,牛羊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
二、夯实产业基础
(三)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坚持自繁自育和引进良种相结合,加强宜昌白山羊品种保护和开发,建设宜昌白山羊保种场5个。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牛、杂交羊品种,加快建设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相互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牛羊良种繁育场各100个。严格种牛、种羊生产经营管理,开展良种性能测定,健全系谱档案,建立良种登记制度,打造1~2个育种能力强、营销渠道广、服务质量好的种业集团。健全人工授精网络,到2020年建设肉牛冻配站和肉羊人工授精站各100个。
(四)提高牧草生产水平。坚持“东部平原丘陵粮草轮作,西部山区林草间作、菜草轮作、草地改良”的原则,鼓励开展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设。到2020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00万亩、改良草地面积达到350万亩。加强储草棚库、青贮氨化窖池等贮藏设施和牧草刈割、打包、压制存贮等加工设施建设,到2020年饲草利用率达到80%。
(五)促进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行利用秸秆、酒糟、豆棉菜籽粕、废弃蔬菜养牛养羊。加强牛羊工业饲料开发研究和推广,鼓励利用农作物副产物进行饲料加工。
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饲料占牛羊饲草料比重达到30%。
(六)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牛羊合作社、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原料采购、畜种供应、生产规范、品牌创建、产品销售、养殖保险“六统一”。引导合作社、协会实施订单养殖、寄养和联养等多种模式,与草产品加工企业、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稳定对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牛羊产业。
三、转变发展方式
(七)优化区域布局。确立“东牛西羊、郊区奶业”的区域功能定位,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和奶牛主产区,划定优养区、适养区和禁养区。在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夷陵等县市区共20个乡镇(街道)建设肉牛主产区;在宜都、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夷陵等县市区共30个乡镇(街道)建设肉羊主产区;在当阳、夷陵、点军等市区共4个乡镇(街道)建设奶牛主产区。
(八)创新发展路径。以生态、循环、集约、特色为核心,确立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统筹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牛羊养殖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相统一,依法制定牛羊养殖管理办法,保障生态安全。选择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配套、舍饲圈养的生产发展路径,采取沼气综合利用、生物发酵床、有机肥生产等措施,加大粪污无害化处理力度,降低排放总量,提升环保水平。
(九)优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牧场和社员达3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推进牛羊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养殖。到2020年,发展牛羊家庭牧场各5000个、牛羊专业合作社各500个、年产值过100万元的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500个,牛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
四、完善产业链条
(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广、带动强的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其创新发展机制、建设养殖基地,以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鼓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发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牛羊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制定牛羊定点屠宰厂建设规划,规范牛羊屠宰市场。到2020年,肉牛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肉羊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只、牛奶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
(十一)创建精品名牌。加快推进宜昌肉牛、肉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创建工作。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自主品牌创建力度。加强无公害牛羊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到2020年,争取培育涉及牛羊产品的湖北著名商标5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三品一标”30个以上。
(十二)加强宣传推介。采取举办种牛种羊拍卖会、牛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形式,大力宣传宜昌牛羊品牌,提升品牌形象。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国际国内畜牧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大力推介宜昌牛羊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具有地域消费特色的牛羊饮食文化。
(十三)着力开拓市场。建设一批规范有序的牛羊活体产地型、销地型交易市场,改造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