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绩效目标表
附件1
分年度主要目标表
类别 |
重点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分级诊疗格局 |
县域内住院量占比(%) |
90.76 |
>90 |
>90 |
>90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 |
74.24 |
>70 |
>70 |
>70 |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 |
0.95 |
1.00 |
1.05 |
1.10 |
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
17.56 |
18 |
18.5 |
19 |
|
三级公立医院占比(%) |
40 |
45 |
45 |
50 |
|
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 |
52.38 |
60.00 |
60.00 |
60.00 |
|
电子病历4级及以上覆盖率(%) |
55 |
65 |
75 |
100 |
|
三医协同发展治理 |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 |
38.09 |
38.5 |
39 |
40 |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 |
44.16 |
45.00 |
46.00 |
48.00 |
|
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 |
100 |
100 |
100 |
100 |
附件2
实 施 计 划 表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市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五大改革项目" |
健共体(健联体)深化改革项目 |
"2+N"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 |
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 |
深入推进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带动N家成员单位重点深化岗位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和医防融合等工作,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能级,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的湖州样本。 |
实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评价,吴兴区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 |
医疗集团在岗位管理、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等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 |
建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的湖州样本。 |
"9+9+N"县域健共体建设 |
区县卫生健康局、县级公立医院 |
高水平推进全市9个县域健共体建设;建成9个县域医疗副中心;N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
建成3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稳定在70%以上。 |
累计建成6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稳定在70%以上。 |
累计建成9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就诊率稳定在70%以上。 |
||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市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五大改革项目" |
健共体(健联体)深化改革项目 |
市县公立医院妇幼能力建设 |
市卫生健康委、各级公立医院 |
市妇保院牵头推进全市域妇幼健联体建设示范项目,加强妇产儿科、重点专科及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开展五星级孕产和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加强能力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建立人口妇幼数据中心、一体化管理平台,推进城乡妇幼健康管理服务同质化发展。 |
建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4家、五星级孕产和儿童保健门诊各20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17家、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指导中心1家。 |
建设市级妇幼疑难复杂专病临床诊疗中心,新增五星级孕产和儿童保健门诊及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各10家,建设人口妇幼数据中心。 |
建设妇幼全周期健康管理培训学院,五星级孕产和儿童保健门诊、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乡镇以上应建尽建,建成妇幼健康画像和质控管理平台。 |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市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五大改革项目" |
长三角市域医学高地提能改革项目 |
打造长三角市域医学高地 |
市卫生健康委、各级公立医院 |
深化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湖州市医学中心,提升一批薄弱专科医疗服务能级。深化与长三角沪杭等医院和高校科研院所产研融合,打造科研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湖州市大健康实验室平台,建成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三年内培养学科带头人100名。 |
启动湖州市医学中心建设,集中打造5—8个优势专科,在市级医院重点支持4—6个薄弱专科建设。新立项省市共建重点学科5个、市级创新重点学科6个。启动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第一批选送30名赴浙大培训6月。启动市大健康实验室平台建设。 |
推动建设湖州市医学中心,集中打造4—6个优势专科,在市级医院重点支持3—5个薄弱专科建设。力争省级重点学科立项5个。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选送第二批35人培养。大健康实验室常态化运行,建立产学研实验室共享机制。 |
初步建成3—5个湖州市医学中心,继续支持市级医院重点打造的优势专科和薄弱专科。实施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选送第三批35人培养。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3个。 |
高质量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
各级公立医院 |
培育建设1个以上(包括1个,下同)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和20个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培育"三有二好一满意"专家团队30个。 |
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培育专家团队10个。 |
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妇科、产科、儿科、重症等特色专科建设;累计培育专家团队20个。 |
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和20个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累计培育专家团队30个。 |
||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市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五大改革项目" |
高水平县级强院提档改革项目 |
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 |
区县卫生健康局 |
5家区县级人民医院建成县域医学高地,全面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全覆盖。新增3家县级三级医院。 |
开展五大中心创建行动,新增2家县级三级医院和2家县级二甲医院。 |
按照"一院一策"分类推进5个区县特色专科医院建设。 |
建成县域医学高地,区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占比从20%提升至40%。 |
公立医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服务融合发展 |
市卫生健康委、区县卫生健康局 |
优化整合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创新推出"生命腕带—上车即入院"服务模式,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 |
新增乡镇急救站点5个,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 |
新增乡镇急救站点5个,全面深化院前急救改革,推进院前急救服务效率与质量评价。 |
新增乡镇急救站点5个,形成"生命腕带—上车即入院"院前急救服务模式。 |
||
三医协同发展治理"五大改革行动"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行动 |
健共体下三医联动改革 |
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德清县 |
以县域健共体为载体,加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监管,通过"医改+数改"模式,推进三医联动与部门多跨协同,不断健全县域分级诊疗格局建立。 |
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依托紧密型县域健共体建设,通过垂直紧密型管理,提高健共体内部医保控费积极性。 |
支付方式模式向湖州市全市域推广。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湖州经验。 |
深化数字化改革行动 |
智慧医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
各级公立医院 |
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 |
启动智慧医院服务能力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开工率达80%。 |
三个项目指标完成率达50%。 |
三个项目指标完成率达100%。 |
|
数字健康大脑建设项目 |
市卫生健康委、区县卫生健康局 |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升级改造,建设全市标准统一的医疗健康数据中心、优质资源共享中心。 |
启动数字健康大脑项目建设,开工率达80%。 |
全市域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标准化改造,建立全市域资源、数据、交换等中心。 |
市级、县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乙测评通过率大于等于50%。 |
||
示范 内容 |
项 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大改革工程" |
卫生人才引育全周期培优改革工程 |
高层次人才引育 |
市卫生健康委、各级公立医院 |
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引育全周期培优改革"1314"战略体系,改革重塑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育机制,围绕探索毗邻大城市群医学人才发展湖州模式课题,开展"一十百"工程深化行动、鸿雁计划三年培优行动、高层次人才优品三大行动,促成医学硕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和千人医师数四项指标全面提升。 |
医学博士和硕士增速和数量分别再创新高,国家级领军人才和省级领军人才及团队的战略合作实现新提升。 |
医学博士和硕士继续保持高增长,力争全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或本土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实现历史突破。国家级领军人才和省级领军人才及团队的战略合作再加大。 |
医学博士和硕士分别新增百名和千名以上,力争全职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和本土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均实现历史突破。国家级领军人才和省级领军人才及团队的战略合作实现区县和市级医院的全覆盖。千人执业医师数将达到3.8。 |
就医体验全流程提优改革工程 |
舒心就医 |
市卫生健康委、市级公立医院、各区县 |
深入推进"舒心就医"举措,全面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
开展"报告全互认、中午不停检、停车不堵心、技术更精湛、服务更暖心、寻医问药付费更便捷"等十大改革。 |
打造全市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示范地;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建立"湖州居家护理"新模式。提升患者就医全流程体验。 |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至少5条;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0和92以上。 |
|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大改革工程" |
中医药服务固本培元提质改革工程 |
中医药固本培元 |
市卫生健康委、各级公立医院 |
全面推动中医医院等级提档,深化"1+2+N"城市中医健联体建设;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建设。加强市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培育中医专科专病,开展中医药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打造"湖州中医"文化品牌。 |
加快提升中医药学科能力,建成15个中医药重点专科;完成"中医处方一件事"场景建设,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工作。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市级名中医工作室7个,加快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继承人培养。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完成《浙派中医 湖州卷》编撰。 |
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及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4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接受评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10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药院内制剂研发与备案,建设湖州市中医药研究院。弘扬中医药文化,新增省级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1个。 |
全市域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各级公立中医医院形成特色鲜明、交错发展的中医药学科优势。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培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50人。城市中医健联体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中医分级诊疗体系。 |
公立医院管理全要素增效改革工程 |
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
市卫生健康委、各公立医院 |
构建全市统一的公立医院财务综合管理平台和采购内控信息化平台,实现公立医院电子会计档案建设和采购内控建设。各公立医院加强预算、成本、运营一体化建设。 |
启动全市公立医院财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和采购内控信息化平台建设。 |
完成15家公立医院平台实施;各公立医院逐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
完成项目验收;各公立医院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
|
示范 内容 |
项目 |
具体 任务 |
实施 主体 |
主要内容 |
年度实施计划 |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五大改革工程" |
公立医院党建全行业引领改革工程 |
公立医院党建全行业引领改革工程 |
各级公立医院 |
全面实施"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建设"小微权力"数字化监管系统。 |
实现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一院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和党建联建机制全覆盖;发出"健康直通车"班次300趟,减免群众费用1000万。 |
高知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数比例不低于50%,公立医院建成"院科两优、德医双强"标杆6家以上;累计发出"健康直通车"班次600趟,累计减免群众费用2000万。 |
累计建成公立医院"院科两优、德医双强"标杆10家以上;累计发出"健康直通车"班次900趟,累计减免群众费用3000万。 |
附件3
绩 效 目 标 表
项目名称 |
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
||||||||||
中央主管部门 |
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
||||||||||
省级财政 部门 |
浙江省财政厅 |
省级卫生健康部门 |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
||||||||
项目资金 (万元) |
97500 |
申请中央补助资金(万元) |
50000 |
||||||||
地方资金(万元) |
34850 |
||||||||||
其他(万元) |
12650 |
||||||||||
总体 目标 |
目标1:优质高效的全市域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完善,县域内住院量占比稳定在90%以上; 目标2:"三医"协同发展治理改革标志性成果更加突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 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40%,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45%; 目标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彰显,基本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际边界医疗服务高地,市县级医院诊疗能力明显提升,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达到1.1;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控制,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均≤5%。 |
||||||||||
绩效 指标 |
一 级指标 |
二 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2022年数据 |
2023年目标值 |
2024年目标值 |
2025年目标值 |
备注 |
|||
产 出指标 |
数量指标 |
1.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比例 |
38.09% |
≥38.5% |
≥39% |
≥40% |
|||||
2.按病种付费(DRG、DIP、单病种)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公立医院总住院参保人员数的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3.本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预算执行率 |
98.59% |
≥99% |
≥99.5% |
≥99.8% |
|||||||
4.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 |
25.13 |
≤24 |
≤23.5 |
≤23 |
|||||||
质量指标 |
5.市县两级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或其中一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的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6.市县两级由一位政府负责同志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的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7.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公立医院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8.三级公立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 |
0.95 |
≥1.0 |
≥1.05 |
≥1.1 |
|||||||
9.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 |
17.56% |
≥18% |
≥18.5% |
≥19% |
|||||||
10.参与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公立医院占比 |
100% |
100% |
100% |
100% |
|||||||
成本指标 |
11.三级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 |
6.73 |
≤6.60 |
≤6.55 |
≤6.50 |
||||||
12.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 |
100% |
100% |
100% |
100% |
|||||||
13.管理费用占公立医院费用总额的比重 |
8.87% |
≤8.60% |
≤8.40% |
≤8.20% |
|||||||
14.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 |
1.34% 1.81% |
≤5% |
≤5% |
≤5% |
|||||||
15.无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非流动负债的公立医院占比 |
100% |
100% |
100% |
100% |
|||||||
16.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公立医院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17.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的公立医院比例 |
100% |
100% |
100% |
100% |
|||||||
18.公立医院人员薪酬中稳定收入的比例 |
30% |
≥35% |
≥40% |
≥45% |
|||||||
效益指标 |
社会效益指标 |
19.县域内住院量占比 |
90.76% |
≥90% |
≥90% |
≥90% |
|||||
2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 |
74.24% |
≥70% |
≥70% |
≥70% |
|||||||
满 意度指标 |
满意度指标 |
21.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 |
89.73 93.00 |
≥90 ≥90 |
≥90 ≥90 |
≥90 ≥90 |
|||||
22.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 |
87.65 |
≥90 |
≥90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