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宜昌仲裁委关于促进仲裁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宜昌仲裁委关于促进仲裁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

宜府办发〔2010〕24号

失效日期2025-12-18

USHUI.NET®提示:根据《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宜府发〔2020〕10号)规定,继续施行。继续施行及修改后施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文件本身有效期或适用期限少于5年的,从其规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开发区管委会:
  
  宜昌仲裁委《关于促进仲裁工作发展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关于促进仲裁工作发展的意见  
宜昌仲裁委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促进我市仲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增强仲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理念,深入推行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大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仲裁法律制度解决民商事争议纠纷的独特优势和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作用,推进我市仲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近期发展目标(2010~2012年)
  
  (一)仲裁案件受理数量和涉案标的额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力争年均增长30%以上;
  
  (二)规范示范合同文本,落实仲裁约定率。其中:房地产、建筑、保险等行业达到80%以上,商贸、交通、金融、物流等其他行业达到5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仲裁法律制度的认知度,逐步形成全民关心仲裁、了解仲裁并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争议的法律意识
  
  1、利用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三峡日报上开设“宜昌仲裁”专栏,采取法律知识介绍、以案说法、有奖征文等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宜昌仲裁的认知度。
  
  2、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在宜昌政府门户网站上建立宜昌仲裁网页,利用网络辐射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对仲裁法律制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
  
  3、编辑《宜昌仲裁动态》。将仲裁工作重要情况和信息向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发布,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宜昌仲裁知名度。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15周年之际,编撰《宜昌仲裁专刊》一期,展示宜昌仲裁成立14年来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化解民商事争议和社会矛盾的工作成果。
  
  5、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的联系,将仲裁法纳入普法宣传的范围,参加“12.4”法制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和推广仲裁法,逐步建立全民仲裁意识。
  
  6、加强同人民法院的联系与交流,协调处理仲裁案件管辖权、财产保全、仲裁裁决执行等有关法律事宜,共同研究仲裁审理机制问题,形成共识,促进工作。
  
  7、加强与律师行业的联系和沟通,为律师参与仲裁提供更多机会,通过律师行业加大对仲裁法的宣传,促进仲裁业务和律师业务的共同发展。
  
  (二)从规范合同示范文本着手,在巩固现有仲裁业务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仲裁业务范围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转发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合同示范文本有关条款的通知》(国法〔2000〕91号)精神,规范合同示范文本,落实约定仲裁条款。除继续巩固建设工程、房地产、保险等行业的仲裁业务外,逐步规范清理交通、金融、国有资产管理、技术监督、商贸等行业民商事合同示范文本,提高仲裁约定率。建立回访和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各行业对仲裁工作的需求,分析研究仲裁审理和服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实现双赢。
  
  2、发挥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作用,进一步加强仲裁工作推介力度,清理规范格式合同文本,指导企业拓宽维权渠道。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各个环节,宣传、推介仲裁法律制度,规范合同示范文本,提高仲裁条款在经济合同中的普及率;充分履行工商仲裁案件受理处的职责,切实开展仲裁业务;建立工商调解与仲裁调解的联动机制,及时、有效、妥善处理市场主体间的民商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国有资产、交通、金融、技术监督、商务等行业贯彻仲裁法,使仲裁法律制度服务经济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渗入到行业发展和部门管理中去。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协调,积极上门走访我市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深入企业宣讲仲裁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解答企业提出的关于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帮助企业规范各类经济合同,学会运用仲裁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加强与交通、物流管理部门的联系,争取在道路施工建设合同和物流运输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以仲裁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和经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走访,推介仲裁法律制度“公正、快捷、保密”的优点,发挥仲裁制度防范化解银行金融信贷风险的积极作用,减少市场风险。加强与商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共同在大型商业和外贸企业中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引入仲裁解决经济纠纷机制,并建立仲裁案件受理处,开展仲裁业务。加强与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对其所调处的质量技术纠纷引入仲裁机制。
  
  (三)充分发挥工商联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协调作用,建立仲裁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入机制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