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表:
表1 武汉市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用地性质
兼容类型 |
居住用地(R) |
|
部 分 兼 容 |
允许 |
文化活动用地(A22) ,中小学用地(A33),体育用地(A4) ,社会福利用地(A6),零售商业用地(B11),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 |
有条件允许 |
行政办公用地(A1),科研用地(A35),医疗卫生用地(A5),餐饮用地(B13),旅馆用地(B14),商务用地(B2),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
|
完全 兼容 |
绿地与广场用地(G) |
|
禁止 兼容 |
批发市场用地(B12) ,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注:居住用地兼容商业服务业用地(B)的,应结合方案严格控制沿街底层商业建筑,临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新建、扩建住宅建筑底层不得配建商业服务业用房,原则上采用商业内街或独立设置的形式,并按照相关规定单独配置机动车停车场位。
表2 武汉市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用地 性质
兼容 类型 |
行政办公用地(A1) |
文化设施用地(A2) |
高等院校用地(A31)、中等专业学校用地(A32)、特殊教育用地(A34)、科研用地(A35) |
体育用地(A4) |
零售商业用地(B11)、餐饮用地(B13)、旅馆用地(B14)、商务用地(B2)、娱乐用地(B31)、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 |
批发市场用地(B12) |
|
部 分 兼 容 |
允许 |
- |
|
相互兼容 |
|
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A2),教育科研用地(A3),体育用地(A4) |
零售商业用地(B11),餐饮用地(B13) ,旅馆用地(B14) |
有条件允许 |
文化设施用地(A2),科研用地(A35),体育场馆用地(A41),旅馆用地(B14),商务用地(B2),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
行政办公用地(A1),体育用地(A4),医院用地(A51),社会福利用地(A6),娱乐用地(B31),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绿地与广场用地(G) |
文化设施用地(A2), 体育用地(A4),医疗卫生用地(A5),社会福利用地(A6),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
文化设施用地(A2),康体用地(B32),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
二类居住用地(R2),医疗卫生用地(A5),社会福利用地 (A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
行政办公用地(A1),商务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一类工业用地(M1),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 |
|
完全 兼容 |
绿地与广场用地(G) |
- |
绿地与广场用地(G) |
- |
相互兼容,绿地与广场用地(G) |
绿地与广场用地(G) |
|
禁止 兼容 |
零售商业用地(B11),批发市场用地(B12),餐饮用地(B13),娱乐康体用地(B3),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零售商业用地(B11),批发市场用地(B12),餐饮用地(B13),康体用地(B32),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零售商业用地(B11),批发市场用地(B12),餐饮用地(B13),娱乐康体用地(B3),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零售商业用地(B11),批发市场用地(B12),餐饮用地(B13),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批发市场用地(B12),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 |
二类三类工业用地(M2M3),二类三类物流仓储用地(W2W3) |
注:批发市场用地(B12)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和仓储用地(W)的各项用地总和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20%。
表3 武汉市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用地 性质 兼容 类型 |
一类工业用地(M1) |
二类工业用地(M2) |
三类工业用地(M3) |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 二类物流仓储用地(W2) |
|
部 分 兼 容 |
允许 |
- |
- |
- |
- |
有条件允许 |
行政办公用地(A1),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
行政办公用地(A1),一类二类物流仓储用地(W1W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防护绿地(G2) |
行政办公用地(A1),一类二类物流仓储用地(W1W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防护绿地(G2) |
行政办公用地(A1),一类二类工业用地(M1M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防护绿地(G2) |
|
完全兼容 |
- |
一类工业用地(M1) |
一类二类工业用地(M1M2) |
||
禁止兼容 |
居住用地(R),商业用地(B1),商务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二类三类工业用地(M2M3),二类三类物流仓储用地(W2W3) |
居住用地(R),除行政办公用地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2-A9),商业用地(B1),商务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三类物流仓储用地(W3) |
居住用地(R),除行政办公用地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2-A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三类物流仓储用地(W3) |
居住用地(R),除行政办公用地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2-A9),商业用地(B1),商务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三类工业用地(M3) |
注:1、工业用地(M)兼容绿地与广场用地(G)不得超过总用地规模的20%;属于创意产业园区的工业用地,兼容科研用地(A35)和文化设施用地(A2)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30%。
2、物流仓储用地(W)兼容绿地与广场用地(G)不得超过总用地规模的20%;属于物流园区的仓储用地,兼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的各项用地总和不得超过地块总用地规模的30%。
3、工业倍增示范区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规划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