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郑州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的通知
郑科规〔2021〕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2年4月13日)规定, 继续有效。
各开发区、区县(市)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众创空间建设,规范众创空间管理工作,完善科技孵化服务链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
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国科火字〔2017〕120号)和河南省科技厅《
河南省众创空间管理办法》(豫科〔2020〕10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郑州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郑科〔2015〕99号)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4月29日
郑州市众创空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众创空间建设,完善科技孵化服务链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5〕297号)、科技部火炬中心《
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国科火字〔2017〕120号)和河南省科技厅《
河南省众创空间管理办法》(豫科〔2020〕10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众创空间,是指在我市创办的,围绕创新创业需求,为创新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分为综合性众创空间和专业化众创空间两种类型。
第三条 众创空间是我市科技孵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围绕我市创业者需求,通过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施、政策咨询、投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服务,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存活率,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郑州打造成为国家极具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第四条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对全市众创空间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负责郑州市众创空间的备案和管理工作,负责河南省、国家众创空间的备案推荐和管理工作;各开发区、区县(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众创空间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第二章 申请与备案
第五条 郑州市众创空间实行备案管理。
申请备案郑州市综合性众创空间,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独立法人机构运营,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运营机构应当是在郑州市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注册地与运营地一致,且实际运营时间满1年。众创空间发展方向明确、模式清晰,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固定的孵化场所。具有500平方米以上固定集中的办公场所,提供不少于50个创业工位,同时能为创业团队和在孵企业提供会议室、洽谈培训空间及项目路演场地等公共服务场地。提供的办公场地、工位和公共服务场地面积不低于众创空间总面积的75%。属租赁场地的,应保证5年(含)以上有效租期。
(三)低成本或免费的办公条件。建立新型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在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共享降低成本,向创业者提供灵活、低收费或免费的日常服务。
(四)一定数量的创业团队和初创期小微企业。入驻对象主要包括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特征的创业团队、初创公司(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或从事软件开发、硬件研发、创意设计的创客群体及其他群体。入驻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入驻团队和在孵企业数量不低于30家,其中在孵企业占比不低于25%。入驻创业团队和创客群体每年注册为在孵企业的比例不低于20%,每年有不少于3个典型孵化案例。
(五)一定的投融资服务功能。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每年获得融资的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不少于2家。
(六)专业的孵化服务队伍。有不少于5人的专职孵化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本科以上学历占50%以上,服务团队应具备相应的运营管理和专业服务能力,并形成规范化服务流程。
(七)完善的创业导师服务机制。建立由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组成的专兼职导师队伍,每15家入驻团队和在孵企业至少拥有1名创业导师,总数不低于3人。
(八)完善的运营工作机制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完善的项目遴选机制、毕业或淘汰机制、财务管理和创业导师工作机制,能积极推进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不断融合,为入驻团队和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每年举办项目发布、路演展示、培训沙龙、运营提升、融资对接等各类活动不少于10场次。
第六条 申请郑州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除具备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由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牵头建设。
(二)具有1000平方米以上,免费或低成本为大工匠、创客团队或上、下游相关小微企业提供入驻的物理空间。
(三)产业领域聚焦,与建设主体良性互动。聚焦某一细分产业领域,且该领域内入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