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九江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优化九江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

九府办发〔2021〕3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九府办发〔2023〕3号规定,继续有效。

浔阳区、濂溪区人民政府,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本文指市直、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下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心城区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加快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赣发〔2014〕15号),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九发〔2019〕3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部署要求,以促进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不断扩充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队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项目建设,扩充教育资源。

1.完善教育网点布局。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结合我市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参照《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加快编制出台《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2021—2035年)》。市本级和各区加快编制“十四五”重大教育项目规划,按照新的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完善和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加快扩充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

2.加快学校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1)》、即将出台的《九江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2021—2035年)》和各区“十四五”中小学重大校建项目规划,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新城区加快建设新校,学校建设优先于商品房开发,做到“学位等人”;老城区重点实施扩容提升,着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切实化解“大班额”“大校额”。进一步简化校建项目报批手续。市直:2021年,启动九江一中、田家炳实验中学、实验中学、双峰小学庾亮校区、双峰小学濂溪校区、九江小学八里湖校区等改扩建项目;2022年,启动外国语学校庾亮校区改扩建项目。浔阳区:2021年,开工建设龙山小学北司路校区、新星小学改扩建项目;2022年,启动柴桑小学、湖滨小学改扩建。濂溪区:2021年,启动德化学校新建、虞家河中心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建金凤学校,力争金文实验学校竣工投入使用;2022年,启动德化中学建设。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确保双语学校二期(初中部)、鹤湖学校改扩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2022年,启动新建沿浔小区九年一贯制学校;2023年,启动新建“九江印”九年一贯制学校。八里湖新区:确保兴城学校、赛城湖学校2021年秋季建成开学;启动八里湖学校、同文中学赛城湖分校新建项目和向阳小学改扩建项目;2022年,开工建设蛟滩学校、八里湖三小。

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学校智慧(数字)校园建设,2022年实现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全覆盖。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助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机制,加强“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和常态化按需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能力。

4.提升教育装备建设水平。建立健全教育装备资源配置机制,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教育装备资源优质均衡配置。探索建立教育装备资源共享模式,“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心城区数字图书馆,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学校护眼照明和心理辅导室全覆盖。

(二)推进双向交流,优化师资配备。

1.实施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凡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校级领导和任教10学年以上的教师列入交流对象,交流人数须达到应交流对象的10%以上,交流时间为三年一个周期;采取市直学校到区属学校,优质学校到新建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薄弱学校选派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学习等双向交流模式,实现优质管理人才和师资共享。选派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驻点支教,实施名优教师常态化送教,促进新校和薄弱学校教师业务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制定每学年度中心城区校长教师交流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现场招聘部属公费师范毕业生、绿色通道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探索建立急需紧缺优秀师范类高层次人才现场招聘工作机制。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中心城区“1+10+100”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即一位名师(国家“”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等),带领10名以上骨干教师,定向培养100余名青年教师,进一步扩充名优教师队伍。加大中心城区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培训力度,2021年起,中心城区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培训三年内实现全覆盖。

(三)实施集团化办学,带动整体提升。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质中小学校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组建若干以优质学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的教育集团,实现管理互动、资源共享、活动同步,持续输出优质学校品牌、理念、管理、师资、文化等,进一步扩充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创新中小学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实行单一法人教育集团、多法人办学联合体、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模式,发挥集团化办学灵活的办学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和共享机制,全面激发集团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益。

(四)优化学区划分,务求科学合理。

根据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和学校建设进展情况,在确保义务教育学位充足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以区为主、属地管理和相对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合理调整小学、初中学区范围,更好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适时启动“多校划片”改革(即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和初中),学校在接收完成单校划片入学儿童少年后,剩余招生计划根据儿童少年填报多校划片志愿随机分配,确定入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