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版】
(2009年12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13号公布 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86号)规定,第三条第三款修改为:“水文测报等相关经费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及水文事业管理职责予以保障,确保水文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第六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应当包含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内容。”
第十条修改为:“水文机构设立的水位、雨量、墒情监测站点,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管理。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从事项目监测,并遵守国家和省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不得擅自中止和减少监测项目,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谎报水文监测信息,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
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文机构及有关部门建立防汛监测预警体系,水文测站、承担防汛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向水文机构和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文监测信息及调度运行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水文机构应当组织对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等水体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评价,开展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的水量监测。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建立水文监测应急和自动测报系统,发现被监测水体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及防洪安全、用水安全或者发生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的,应当跟踪监测,按照规定及时将监测情况报所在地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主管部门。”
删除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不汇交水文监测资料的;
“(二)汇交虚假水文监测资料的。”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促进水文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保障水文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所需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一定的水文工作资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市(州、地)、县(市、区)水文机构在上级水文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水文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水文机构应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水文服务,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应当包含水文监测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内容。在进行涉河水工程规划和设计时,编制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征求水文机构意见。
第七条 全省水文站网建设应当实行统一规划,坚持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区域服从流域,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的原则,并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第八条 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由省水文机构依据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建设,并组织实施管理。
小(一)型以上水库、水电站,应当设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或者专用水文测站;具有防洪功能的小(二)型水库、水电站,应当设立水情自动监测站点。自动监测站点应当接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第九条 需要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增加专用监测项目的,由使用资料单位提出要求,省水文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因增加专用监测项目所需的基本建设投入、运行管理、仪器设备维修折旧等费用由使用资料单位承担。
第十条 水文机构设立的水位、雨量、墒情监测站点,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管理。
第十一条 水文机构应当对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等水体进行动态监测、评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文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向社会发布水文水资源信息。
第十二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建立贵州省国家水文数据库,对水文监测资料进行统一汇编、管理。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监测以及其他从事水文监测的单位,应当按照资料管理权限向水文机构无偿汇交上一年度的监测资料,其汇交的监测资料应当完整、可靠、一致。水文监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由省水文机构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从事下列活动所依据的水文监测资料,应当经省水文机构审查,申请人应当向省水文机构提出水文监测资料审查申请:
(一)编制省管河流、跨市(州、地)河流水资源规划等所依据的水文监测资料;
(二)国家及省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等所依据的水文监测资料;
(三)编制水量分配方案、开展水资源评价等所依据的水文监测资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由省水文机构审查的水文监测资料。
未经审查的水文监测资料不得作为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