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黄政发〔2016〕19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黄政发〔2023〕15号》规定,继续有效。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 国发〔2015〕23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 鄂政发〔2015〕46号)精神,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

(一)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实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评估制度,同等条件下对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优先安排。

(二)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鼓励发展智力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业增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城乡劳动者到农村就业创业。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措施。创新政府采购支持方式,消除中小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面临的条件认定、企业资质等不合理限制门槛。

(三)实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失业保险费率调整政策和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根据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在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可按规定安排部分资金用作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依据兼并重组政策规定支付给企业的土地补偿费要优先用于职工安置。完善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应对失业风险的就业应急预案。

二、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坚决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行“一照一码”。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实行“一址多照”,允许将住房用作“安全、环保、不扰民”行业的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放松经营范围登记管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五)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建设面向各类创业创新群体的众创空间,重点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回归创业基地、创业见习实训基地等众创空间建设。鼓励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入众创空间建设。对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孵化,根据孵化初始创业企业数量,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对众创空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众创空间免减初始创业者场地租金、水电、宽带网络费的,给予场租、水电、宽带网络费补贴。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六)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和财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壮大创业投资规模。争取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社会投资机构与政府投融资机构共同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七)大力发展创业担保贷款。将小额担保贷款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在我市依法开办个体工商户,自主、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微企业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吸纳就业达到规定条件的小企业,均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对个体经营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元,合伙经营、创办小微企业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财政贴息。完善担保基金呆坏账核销办法,保证创业担保贷款良性发展。

(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企业吸纳就业税收优惠的人员范围由失业1年以上调整为失业半年以上。落实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军转干部、残疾人等就业创业的所得税、增值税减免政策。在政策期限内,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士兵等符合条件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个体独资企业的,在3年内以每户每年9600元为限额按规定扣减税。

(九)鼓励和支持网络创业。对网络商户从业人员,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同等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及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其中在网络平台实名注册、稳定经营且信誉良好的网络商户创业者,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十)鼓励大学生在黄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大学生自毕业学年起3年内在我市初次创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创业项目通过评审,符合条件后可免除反担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还可在创业地申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资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2万元至10万元的资金扶持。

(十一)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合同,可在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的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限制。

(十二)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十三)扶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鼓励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创业实现和带动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在我市初次创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创业孵化,对社会资本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初次创业孵化的,3年内给予房租、水电、网络宽带等补贴。

(十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征集展示推介等活动,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

三、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十五)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在黄就业创业,推动我市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自2016年起,每年从教育附加费和财政其他资金中分别拿出1000万元,作为就业补助资金,对推荐当年毕业生在我市企业就业的我市辖区内大中专院校、职业院校给予补贴。统筹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对在县以下基层单位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对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确定。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和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以及属于社会孤儿、烈属、残疾人的毕业年度内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每人8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相关就业补贴政策。

(十六)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成员、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及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可通过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依法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

(十七)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就业服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业开展新招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异地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当地政府在征地批复后制定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时,要明确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具体措施,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活动,大力推进有组织的跨区域劳务协作。

(十八)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