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梧州市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见
(桂政办发〔2024〕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支持梧州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六堡茶文化体验核心区、桂东南红色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弘扬岭南历史文化
(一)赓续岭南历史文脉。支持梧州市中心城区塑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风貌,增强岭南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功能,打造成为岭南文化旅游核心区。加强梧州市岭南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利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梧州五坊路—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骑楼城修缮保护项目申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支持广西大学梧州旧址、梧州北山自来水厂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出岭南文物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多元文化体验和传承教育活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梧州市人民政府。以下均需梧州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丰富岭南风情体验。支持梧州市弘扬粤剧、粤语等岭南文化,打造现代休闲生活的岭南样板。推动建立自治区级粤剧文化(梧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广西粤剧艺术文化中心,创新发展粤剧文化。发挥广西艺术基金引导作用,扶持创作岭南主题艺术精品和旅游演艺项目,鼓励藤县牛歌戏、长洲下俚歌等民间文化艺术创作,争创各类国家级奖项。支持梧州龙母信俗、岑溪牛娘戏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支持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大同酒店旧址等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修缮提升。支持万秀区广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建设。推动梧州市与贵港、玉林等市共建桂东南红色旅游圈,培育桂东南红色研学旅游品牌。(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史研究室、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贵港、玉林市人民政府)
(四)发展名人文化旅游。支持梧州市加强历史名人文化研究阐释,讲好王阳明、孙中山、李济深、梁羽生、陈漫远等名人与梧州的故事。推动李济深故里文化旅游区、梁羽生公园等景区提质升级,打造高品质名人文化旅游景区。推动名人故居打造小型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二、加快产业提质升级
(五)强化重大项目带动。支持梧州市加快重点文旅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推进骑楼城、龙母庙景区一体化运营和管理,建设岭南文化公园,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景区,推动骑楼城—岭南文化公园—龙母庙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开发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河段,建设梧州水上世界项目,打造水上运动基地、游轮游艇制造基地和游轮游艇度假基地。提升开发广信森林公园,推动建设北回归线生态公园。(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水利厅、体育局、林业局)
(六)做大做强茶文旅产业。支持苍梧县申报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动六堡茶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并给予资金扶持。保护好现存古茶树,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支持六堡茶企业拓展文旅、文创、康养等全产业链,开发“茶文旅+民宿”、“茶文旅+研学”、“茶文旅+文创”等新业态,丰富茶园观光、品茗体验等产品供给。开展梧州六堡茶文化节、“茶船古道·新丝路”等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提升梧州六堡茶文化世界影响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教育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
(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梧州市加强文旅产品包装推介,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优质企业、“链主”企业、新型文旅企业。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生态、康养、体育、研学、演艺、文创、智慧旅游等新兴文旅企业,扶持一批特色优质中小微企业上规入统。(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园区办)
三、丰富提升产品业态
(八)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支持梧州市整合特色文旅资源,推动串珠成链,打造岭南风情体验之旅、六堡茶文化体验之旅、休闲康养度假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等主题精品线路。加快建设六堡茶特色小镇旅游区、黑石六堡茶源博园、允昇府度假基地等重点项目,推进藤县石表山旅游景区、蒙山县天书侠谷生态旅游区等创建高等级景区,推动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举办岭南特色美食节,开展名店、名菜、名小吃等评选活动,推出纸包鸡、葱油鱼、冰泉豆浆、龟苓膏等梧州美味,打造岭南美食之都。提升六堡茶、科技宝石、丝绸等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包装水平,打响“梧州好礼”品牌。推动长洲区泗洲岛、苍梧县六堡镇、蒙山县开发特色民宿,打造岭南风情旅游民宿集群。(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
(九)打造消费新场景。支持梧州市加快培育文旅演艺、休闲街区、文体旅综合体等夜间消费场景,打造城市夜经济品牌。支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行动。打造数字文旅新模式,创新开展线上销售、旅游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活动,提升文旅消费集聚区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建设“两江四岸”景观带,培育游轮游艇、低空旅游、滨水度假、婚庆旅游等文旅体新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出一批文化艺术打卡地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体育局)
(十)培育多元融合业态。支持梧州市申报“十五五”西江流域(梧州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提升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做大康养旅游,加快建设苍海新区大健康旅游产业新城等休闲康养项目,培育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打造“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开发生态观光、自然研学等生态旅游产品。做强工业旅游,打造科技宝石等工业文化教育研学基地。做优乡村旅游,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因地制宜开发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做精体育旅游,培育苍海湖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举办龙狮大赛、龙舟公开赛等赛事。(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林业局、中医药局)
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十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梧州市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促进与相邻城市互联互通、与县级节点连通。加快国道G207等道路升级改造,推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达二级(含)以上等级公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达旅游交通公路。稳定梧州机场在飞航线,适时开通梧州至西安、海口等重点客源城市航班航线。加快建设西江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一批主题特色服务区,开通市区旅游专线和旅游直通车。(责任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
(十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支持梧州市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等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厕所和充电桩。加大城市、景区停车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