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曲靖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曲靖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告第10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保留修改和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曲政规〔2023〕1号规定,决定保留

《曲靖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7年10月27日曲靖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七十次(2017年度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25日施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曲靖市学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和妥善处理学校安全事故,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云南省学校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幼儿园(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安全工作,适用本办法。

学校安全属于公共安全,包括学校及其周边和学校组织校外活动中的学生、教职工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条  学校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并将学校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学校安全相关工作。

第五条  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区域内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1次会议;开展定期专项督查,市级每学期不少于1次,县级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每月不少于1次。教育督导机构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500人以下配备2名安保人员,500—1000人配备4名安保人员,1000人以上按4‰配备安保人员,所需经费,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有关规定,由市、县两级财政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第七条  教育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办法,督促学校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指导学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学校定期演练;

(三)联合有关部门定期对学校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学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四)建立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指导、协助学校处理安全事故;

(五)指导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六)定期组织学校负责人、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公安机关履行下列学校安全工作职责:

(一)维护学校及其周边的治安和交通安全秩序;

(二)建立定期联系学校制度,指导学校做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及时消除治安隐患;

(三)及时制止和查处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处理学校治安突发事件及群体性事件;

(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学校及其周边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出整改意见,消除火灾隐患;

(五)指导学校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设;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按照建设程序对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工程类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学校开展校舍安全排查、安全鉴定、安全隐患排除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学校改进卫生工作,依法对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提供服务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保障食品、药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指导学校食堂进行规范化建设,依法处置食品药品突发事件。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依法开展学校危险化学品的综合监管工作。

质监部门应当对学校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落实。

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应当对学校周边占道经营、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等行为进行查处。

文化体育、工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行为进行查处。

水务部门应当在其管理的水库、河道等周边设置危险警示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汛期学校周边河库的巡查,采取措施避免重大险情的发生。

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对提供学生集体用车服务的道路运输企业的监管,综合考虑学生出行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线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

公安消防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学校的消防安全检查,指导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消除火灾隐患。

国土资源、防震减灾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区域以及学校周边区域存在影响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的安全隐患,进行依法测评检查,并根据测评检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或学校发出禁止使用、通行或者限期整改、设置防护设施的通知;有关部门或者学校应当按照通知设置有效防护设施,并相应设置禁用或禁行、禁止靠近等警示标志。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指导学校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综治、规划、司法、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开展学校安全工作。

第十条  学校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

(二)建立健全门卫、食堂、宿舍、危险化学品、学生请销假、小学四年级以下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接、学生定期健康体检、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校园网络等管理制度;

(三)设立安全保卫机构,配备必要的安保人员和安全防护器材;

(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在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通道、场所,合理安排疏散时间和通行顺序,防止拥挤踩踏;

(七)定期开展校园安全检查,维护校舍、场地、设施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八)建立安全工作台账,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九)组织学生参加实习、考察、劳动、军训、文化娱乐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

(十)按照有关规定投保校方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鼓励、提倡学生投保学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教职工应当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不得有侮辱、伤害学生的行为;发现学校及周边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向学校报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生理或者心理异常,应当给予帮助并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和向学校报告;涉及学生隐私的,应当保密。

第十二条  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得有危及他人和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现有危害学生和教职工安全行为的,及时向学校报告;需要提前离开学校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应当说明理由并经监护人和班主任或者学校指定人员同意。

学校发现学生应当到校而未到校或者擅自离开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应当及时通知其监护人。

第十三条  学生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义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向学校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有危及他人或者自身安全的行为,应当予以教育并及时与学校沟通;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其他异常生理心理情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发现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时,可以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物品、场地、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所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场地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或者安全要求。

在学校内施工作业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第十五条  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救治伤员,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防止事故扩大;

(二)根据事故类型,及时将安全事故信息向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

(三)将学生受伤害情况通知其监护人;

(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  教育、公安等有关部门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根据事故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依法依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适时通报事故调查和处置情况,及时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十七条  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经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教育主管部门调解,也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调处中心,依法开展调解工作。

第十八条  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学生及其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依法进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有下列扰乱教育教学秩序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