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九府厅发〔2018〕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九府办发〔2020〕4号 )规定,将全文中涉及的部门名称按2019年《九江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九办发﹝2019﹞1号)中公布的部门名称对应修改。
USHUI.NET®提示:根据《 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九府办发〔2023〕3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和交通扶贫的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十三五”期间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意见》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到2020年“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胜期,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提升管养水平、安全条件和路域环境,切实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官。
二、工作目标
整体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客运、物流水平,实现全市农村公路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安全畅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四好农村路”的总目标。
——“建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路网结构明显改善,所有乡镇、AAA级旅游景点建设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接,力争县道实现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率达50%,实现所有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危桥改造取得实质进展,实现新增危桥与改造数量动态平衡。加大安防工程实施力度,基本完成县、乡道隐患路段安全整治任务。实现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安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到位。建设质量达标,杜绝建设安全事故,新改建工程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
——“管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规范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职责,县级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设置率100%,乡级政府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达到100%。
——“护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明显提升,养护率达100%;养护水平稳步提高,优、良、中等路比例不低于78%,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
——“运营好”农村公路。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以上的县超过60%;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好农村公路,助力脱贫攻坚。
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通行能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重点实施287.66公里农村公路县道改造建设,实施771.1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25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确保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
2.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严格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资金来源、招标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七公开”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加快县级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所有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均设有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并通过标准化验收。
(二)管理好农村公路,提升服务水平。
1.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县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机制完善,人员编制到位,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基本支出按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完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管养人员和经费落实到位。
2.加强农村公路法治建设。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队伍建设,基本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的作用和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加强公路路政管理,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大幅改善。
3.加强农村公路保护。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公路保护工作,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乡镇政府可根据有关规定,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但不得影响消防和卫生急救等应急通行需要,不得向通行车辆收费。积极探索“路长制”工作机制,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绿化美化,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路面常年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养护好农村公路,巩固建设成果。
1.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稳定来源渠道。
2.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有序推进基层养护作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参与养护市场竞争。
3.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提升管养质量和效益。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提高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公路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农村公路检测评价工作,努力提升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运营好农村公路,共享发展成果。
1.着力提升出行服务水平。积极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引导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公司化经营,并鼓励大中型专业道路客运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客运市场,鼓励经营者采取灵活发班、电话预约等经营模式,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