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温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温人社发〔2023〕31号
各县(市、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龙港市社会事业局、温州海经区组宣部、温州湾新区科技和人才局,市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五年规划》,持续深化“瓯越工匠培育工程”,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规范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申领管理,特制定《温州市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温 州 市 财 政 局
2023年4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五年规划》,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温州样板,持续推进新时代“瓯越工匠”培育工程,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浙人社发〔2022〕4号)、《
关于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 人社厅发〔2019〕117号)、《
浙江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浙财社〔2019〕4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浙人社发〔2022〕32号)要求和国家、省级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管理,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培训补贴项目
培训补贴项目包括职业培训鉴定补贴、项目制培训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
(一)职业培训鉴定补贴
职业培训鉴定补贴是指以获取职业证书(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下同)为主要依据的培训补贴。
1.补贴标准。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按A、B、C、D类给予补贴,专项能力证书按每人600元给予补贴,以上培训补贴标准均含鉴定费补贴(详见附件1“温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以下简称“补贴目录”),属于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详见附件2“温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以下简称“紧缺目录”)范围内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补贴标准上浮30%。补贴目录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及上级政策调整变动实际由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财政局适时调整,紧缺目录由市人力社保局适时调整。
2.补贴对象及申领程序
(1)个人。个人参加经市区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同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评价取得补贴目录内职业证书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①参加市区失业保险的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②具有市区户籍或在市区常住并办有居住证或在市区办理失业登记的城乡劳动者;③在市区就业创业的城乡劳动者(需提供相关证明);④在温就读以及温州生源在外地就读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上毕业生,下同)。
其申领程序为:个人直接申领。①市区符合补贴条件的个人在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并取得补贴目录内职业证书的,通过“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向培训备案地人力社保部门申请补贴,人力社保部门按职业证书信息将补贴发放至符合条件人员的社会保障·市民卡金融账户(或银行账户)。②市区符合补贴条件的个人参加人力社保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且取得补贴目录内职业证书的,按补贴目录内标准(属于紧缺工种的按规定上浮)给予补贴。县级技能竞赛向竞赛组织地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市级(含)以上技能竞赛向竞赛选送地或组织地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人力社保部门按职业证书信息将补贴发放至符合条件人员的社会保障·市民卡金融账户(或银行账户)。
(2)用人(用工)单位。用人(用工)单位(在温州市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的各类单位,不包含机关事业单位,下同)组织本单位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至少一个险种,下同)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向失业保险参保地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并按取得职业证书人数、等级和补贴目录内标准(属于紧缺工种的按规定上浮)的70%直接补贴用人(用工)单位,不再发放个人培训补贴。
(3)院校。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组织本校毕业学年学生(毕业学年指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须提供学籍证明,下同)通过培训评价取得补贴目录内职业证书的,向培训备案地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并按取得职业证书人数、等级和补贴目录内标准(属于紧缺工种的按规定上浮)的50%直接补贴院校,不再发放个人补贴(每人在毕业学年可享受1次补贴)。
(4)定点培训机构。紧缺职业工种、地方特色产业工种(或补贴目录内A、B类职业工种)的培训以及就业重点群体(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农民等)的培训,各地人力社保部门可结合实际需要,以项目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由购买服务方按取得职业证书人数、等级和补贴目录内标准(属于紧缺工种的按规定上浮)直接补贴定点培训机构,不再发放个人培训补贴。以项目化方式开展的培训,其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分别按不低于16课时、20课时、30课时、40课时和50课时标准执行,超过上述课时标准的,在原补贴标准(含紧缺上浮)的基础上,再按每课时20元提高补贴总额,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原补贴标准(含紧缺上浮)的200%。
(二)项目制培训补贴
项目制培训是针对没有职业证书的职业(工种),通过制订项目制培训补贴目录清单,由符合规定的购买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展的培训,以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含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证,下同)等为主要补贴依据。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的项目制培训,由其负责项目制培训开班计划、培训报名、补贴资格审查等环节的初审工作,以及项目制培训全过程监管工作;同级人力社保部门负责培训计划、补贴资格的终审和补贴发放。培训对象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退役军人、对口支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山区海岛县农业渔业劳动力等相关群体以及企业职工。
1.补贴标准。
项目制培训按每人每课时20元、不超过1000元进行补贴;其中特种作业操作证书补贴500元/人、复审培训补贴100元/人。
2.补贴对象及申领方式
(1)个人。特种作业操作证书项目制培训补贴对象为劳动者个人,由个人向负责补贴资格终审的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
(2)机构。培训合格证书项目制培训补贴对象为项目制培训承办机构,由机构向负责补贴资格终审的人力社保部门申领补贴。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
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学徒类型进行补贴。职工学徒每人每年实际培训费低于4000元的,按实补贴;每人每年实际培训费高于4000元的,按照实际培训费的60%和4000元比较,按就高补贴,最高不超过6000元。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未取得职业证书的,提供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的,按补贴标准的50%支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证书的,按补贴标准的100%支付。实习学徒补贴金额按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全部津贴凭证确定,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不高于3000元,培训后企业未与实习学徒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予补贴。其中,属于学生学徒的,应提供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全部津贴凭证,与实习企业签订的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登记证明。该项补贴由企业向失业保险参保地人力社保部门申领。
(四)创业培训补贴
创业培训是指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两后生、在温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含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上学生)、在温就读以及温州生源在外地就读的毕业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下岗失业人员、转岗职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各类城乡劳动者的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包括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I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主要针对已经领取营业执照的创业者)、网上创业培训、“互联网+”创业培训、“8+X”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或经市人力社保部门确定的创业培训创新试点项目等,培训学员当年度只可报名参加其中一项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学员不可再重复报名参训,一般每班不超过50人。创业培训直接补贴开展创业培训的创业培训实施机构,培训对象免费参加培训。参加SYB、IYB培训取得合格证书,6个月内在温州实现创业就业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参加网上创业培训、“互联网+”创业培训、“8+X”模拟公司创业实训取得合格证书,6个月内在温州实现创业就业的,按15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培训后实现创业就业分为创办企业和自谋职业两种形式;前者要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后者是指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个体营业执照或在社区举办非正规就业组织(提供证明并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依据,不限险种)。未实现创业就业的,按上述标准70%给予补贴。创业培训实行考培分离,由技能人才评价部门组织督导开展创业考评工作。
二、补贴审核拨付
(一)材料受理。人力社保部门接到申请对象的补贴申请材料时,应对其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进行初审。
(二)审核公示。受理补贴申请的人力社保部门进行初审复核,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能依托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共享或业务协同获得的个人及单位信息、资料的,直接审核,不再要求申请人报送纸质材料(确需提供的,另行提交或扫描件上传一体化平台),审核通过后自动进入公示环节。
(三)异议处理。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人力社保部门进行复核。经复核,异议成立的,取消其补贴资格;异议不成立的,按规定支付补贴,并将复核结果告知异议提出人。
(四)补贴拨付。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或经复核异议不成立的,由人力社保部门按程序拨付补贴资金。
三、培训监督管理
(一)培训审核制度。用人(用工)单位、职业培训机构、项目制培训承办机构等培训主体(以下简称“培训主体”)应提前将培训报名计划、培训工种、授课计划、师资情况等内容,通过一体化平台上报人力社保部门(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审核通过后发布培训计划,学员报名后组织开展培训,培训主体对完成培训课程的学员进行结业处理,人力社保部门对补贴对象资格进行审核。培训补贴工作流程:培训计划—培训报名—组织培训—结业评估(评价认定)—补贴审核—结果公示—经费核拨。
(二)培训机构管理。培训一般应在职业培训机构原经审批或备案登记的培训场所内开展,因特殊情况借用其他场所开展培训的,应经培训备案地人力社保部门同意。跨区域开展招生培训的,需经培训机构原管辖地人力社保部门同意,再向招生培训所在地人力社保部门申请备案,并接受备案地人力社保部门监督。培训主体应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注重保存培训视频,建立培训台账,台账保存期至少为三年,确保可追溯,并接受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及其委托的第三方监管机构检查监督。各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载明学校名称、地址、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期限、招生对象、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招生简章和广告,不得含糊其词或夸大其词,不得有办学许可证规定或备案以外培训项目等虚假内容,不得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不得作欺骗性的误导宣传。
(三)培训资金渠道。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以下简称“培训资金”)要统筹利用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已有职业培训资金(含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职业培训补贴优先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结余资金列支,专账资金无结余的,职业培训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等列支。市本级、各区培训资金分别列支;职业培训鉴定补贴、项目制培训和创业培训补贴由培训备案地的培训资金列支;市区用人(用工)单位的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补贴由失业保险参保地的培训资金列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培训补贴由市本级培训资金列支;洞头区的培训补贴由洞头区培训资金列支。
四、工作要求
(一)突出培训重点。各地应做好地方技能人才队伍发展与《“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对接,围绕“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和“十万工匠培育工程”,立足我市产业和民生发展需要,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要围绕“提高技能人才占比”目标,突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以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为主体,积极推进劳动者“人人持证”。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等牵头组织或与用人(用工)单位合作开展职工培训,探索行业或园区企业职工集中培训。二要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联动发挥行业部门职责,对青年、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妇女、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做好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结合“一老一小”服务、“共富工坊”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方式开展一批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紧缺技能需求的培训,打造“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等技能人才培育新格局。三要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先进制造业技术工人,提高第二产业技能人才占比,着力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
(二)抓好工作落实。各地人力社保部门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技能增收助力“扩中”“提低”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确保瓯越工匠培育工程有效开展。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地人力社保部门要依托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时汇总培训人员信息和数据,实现一网比对、一网归集、一网统计。
(三)规范资金使用。财政、人力社保部门要严格资金使用范围,对补贴项目之间有重复的,坚决杜绝重复培训、多头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以参加培训人员的身份证信息进行培训报名注册,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不得重复享受。对组织项目制培训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和“谁培训、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好资金划拨和培训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据年度培训计划任务数向同级财政、人力社保部门提交年度培训预算资金。经信、教育、商务、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交通运输、退役军人、妇联、残联等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对各自牵头实施的培训补贴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规范经办流程。
(四)加强监督检查。人力社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培训班的日常监管,由受理备案的部门牵头负责,其他相关单位应给予积极配合。各地要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开展培训质量监管,培训主体弄虚作假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由培训主管单位追回其非法所得,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予以严惩。财政、人力社保部门要将专账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内部监督检查重点范围,并自觉接受和主动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其他事项
(一)本办法中的补贴对象原则上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0周岁),并将确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未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人员(不设年龄上限)纳入补贴对象,申领补贴的资格条件审核以报名时间为准。
(二)本办法所称补贴目录内职业证书是指《温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职业项目(工种)内我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核发的职业证书,浙江省级人力社保部门核发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市企业、院校及其他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核发并经浙江省省级、温州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本办法所称职业培训机构是指经人力社保部门审批或备案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县级(含)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含)以上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实施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可根据授牌时申报的职业(工种)情况,参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向社会提供相关职业培训服务。定点培训机构是指各地人力社保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遴选的职业培训机构。项目制培训承办机构是指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遴选承担项目制培训的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实施机构是日常开展创业培训的实体机构,包括经人力社保部门审批的具备创业培训项目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具备培训条件、愿意承担创业培训工作且经人力社保部门备案的普通高校(含技工院校)、市级以上科创孵化基地等实体。
(四)本办法中用工(用人)单位为劳务派遣员工开展培训的可享受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应在人员名单中填写劳务派遣公司名称并上传劳动合同,同时提供并上传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公司资质证明(加盖公章)、劳务派遣人员工资转账记录(加盖公章)。劳务派遣企业为本企业工作的员工(未派遣到用工单位)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应提供承诺函。
(五)温州市区(含市本级、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温州湾新区、海经区)、洞头区按本办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工作,各县(市)参照执行。对用人(用工)单位的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各县(市)可结合本地培训资金情况,在补贴目录内标准(属于紧缺工种的按规定上浮)的70%—100%区间自主合理确定比例。
(六)本办法适用于2023年4月1日以后取得职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对象,补贴对象应在证书核发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为保证工作连续性,2023年4月1日(不含)之前取得职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补贴对象,仍按照《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温人社发〔2022〕24号)文件执行。
(七)本办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由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有效期内如因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调整的,按国家和上级政策规定执行。
附件:1.2023年温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
2.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参考目录
3.2023年温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
附件1
2023年温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目录
类别
|
职业(工种、项目)
|
补贴标准
|
级别
|
金额(元)
|
职业培训鉴定补贴
|
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A
|
车工、铣工、焊工、铸造工、锻造工、钳工、磨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锅炉操作工、机床装调维修工、模具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电切削工、金属轧制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变压器互感器制造工、制冷工、仪器仪表制造工、小型家用电器制造工、电子专用设备装调工、印刷操作员、非织造布制造工
|
初级
|
1200
|
中级
|
1700
|
高级
|
2300
|
技师
|
2800
|
高级技师
|
3800
|
B
|
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电池制造工、缝纫工、圆珠笔制造工、锁具修理工、制鞋工、鞋类设计师、服装制版师、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电工、汽车维修工、电梯安装维修工、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制图员、设备点检员、眼镜架制作工、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印前处理和制作员、印后制作员、塑料挤出工、塑料编织工、橡胶半成品制造工、饲料加工工、茶叶加工工、工艺品雕刻工
|
初级
|
1000
|
中级
|
1500
|
高级
|
2000
|
技师
|
2500
|
高级技师
|
3500
|
C
|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包装设计师、手工木工、砌筑工、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互联网营销师、物流服务师、快递员、快件处理员、美容师、美发师、插花花艺师、评茶员
|
初级
|
900
|
中级
|
1200
|
高级
|
1600
|
技师
|
2000
|
高级技师
|
2500
|
D
|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除上述A、B、C类以外的其他由浙江省省级、温州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核发或备案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初级
|
800
|
中级
|
1000
|
高级
|
1400
|
技师
|
1800
|
高级技师
|
2200
|
专项能力证书
|
专项能力证书
|
600
|
项目制培训补贴
|
按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人数20元/课时,不超过1000元。
|
高危行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
新证
|
500
|
复审
|
100
|
创业
培训补贴
|
SYB、IYB培训
|
1000
|
“8+X”模拟公司创业实训
网上创业、互联网+创业培训
|
1500
|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
|
职工学徒
|
每人每年实际培训费少于4000元的,按实补贴。实际培训费大于4000元的,按照培训费×0.6和4000元比较,按就高补贴,最高不超过6000元。仅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按上述标准50%支付。
|
学生学徒
|
培训后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对照实习津贴最高补贴3000元。
|
备注:本补贴目录由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实施动态调整,在温州市人力社保局网站公布。
附件2
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参考目录
专项职业能力
|
柑橘繁育、杨梅种植、草莓种植、香榧栽培、临安山核桃加工、香菇生产、开化食用菌种植、石斛加工、园艺布景、清水鱼养殖、白叶茶栽培、茶园植保、黑茶制作、茶艺培训、黄茶加工、开化龙顶茶制作、红糖制作(义乌)、裱花蛋糕制作、传统豆腐皮捞制(浦江)、手工番薯粉丝制作、贡面制作(常山)、浦江一根面制作、木地板铺装、转椅枪钉、转椅缝纫、印花分色处理、织袜挡车、箱包缝纫、刀剑鞘制作、刀剑外饰装具、刀剑身锻制、莹石雕刻、陶瓷雕刻、竹子雕刻、根雕、银制品制作、昌化鸡血石坯敲雕、青田石雕敲坯、龙泉青瓷拉坯、龙泉青瓷刻花、绍兴花雕制作、越窑青瓷制作、婺州窑烧制、龙游方坦窑乳浊釉瓷烧制、水晶玻璃刻面、剪纸制作、西砚制作、金漆造像、竹制品加工、饰品制模、串珠制作、珍珠饰品制作、油品储运调合、中药调制、不锈钢锅抛光、锅柄铆接、古建砖瓦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械手操作、内燃机调试、内燃机装配、轴承套圈车削、智能马桶装配、眼镜点焊、金线焊接、网络综合布线、服装定制人体测量、服装平面制版、服装样衣制作、盘扣制作、钩锈制作、萧山花边挑绣、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维修、眼镜割片调机、网店客服、网店运营、网店操作、网店美工、农村电商销售、跨境(进口)电商运营、航运经纪、快递客服、货运代理、物流配送、人像摄影、网页美工、畲族风情旅游服务、餐厅服务管理、民宿管家服务、龙游发糕制作、德辉薄酥饼制作、缙云烧饼制作、气糕制作、小笼包制作(嵊州)、油条制作、生煎包制作、宁波汤圆制作、麦饼制作、鱼皮馄饨制作、粽子制作、庆元黄粿制作、畲乡粉皮制作、宁波三臭腌制、柯城水晶糕制作、建德豆腐包制作、宁波海鲜面制作、鱼丸制作(石浦)、药膳制作、餐饮安全管理、短视频制作、电商数据分析、创业辅导、家庭教育指导、道路保洁、开化保姆、手机维修
|
备注: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目录实施动态调整,具体以温州市人力社保局网站发布为准。
附件3
2023年温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
序号
|
职业(工种)
|
等级
|
序号
|
职业(工种)
|
等级
|
1
|
车工
|
五级至一级
|
17
|
电气设备安装工
|
五级至一级
|
2
|
铣工
|
五级至一级
|
18
|
鞋类设计师
|
三级至一级
|
3
|
焊工
|
五级至一级
|
19
|
制鞋工
|
五级至二级
|
4
|
电工
|
五级至一级
|
20
|
缝纫工
|
五级至一级
|
5
|
铸造工
|
五级至一级
|
21
|
服装制版师
|
四级至一级
|
6
|
锻造工
|
五级至一级
|
22
|
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
|
五级至一级
|
7
|
钳工
|
五级至一级
|
23
|
汽车维修工
|
五级至一级
|
8
|
磨工
|
五级至一级
|
24
|
制冷工
|
五级至二级
|
9
|
模具工
|
四级至一级
|
25
|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
|
五级至一级
|
10
|
电梯安装维修工
|
五级至一级
|
26
|
眼镜定配工
|
五级至二级
|
11
|
机床装调维修工
|
四级至一级
|
27
|
眼镜验光员
|
五级至一级
|
12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
|
五级至一级
|
28
|
眼镜架制作工
|
五级至一级
|
13
|
冲压工
|
五级至一级
|
29
|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
四级至一级
|
14
|
电切削工
|
五级至一级
|
30
|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
四级至一级
|
15
|
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
|
四级至一级
|
31
|
人工智能训练师
|
五级至一级
|
16
|
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装配工
|
二级至一级
|
32
|
物联网安装调试员
|
五级至一级
|
33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
|
五级至一级
|
39
|
非织造布制造工
|
五级至一级
|
34
|
互联网营销师
|
三级至一级
|
40
|
制图员
|
三级至二级
|
35
|
印前处理和制作员
|
五级至一级
|
41
|
养老护理员
|
三级至一级
|
36
|
印刷操作员
|
五级至一级
|
42
|
家政服务员
|
三级至二级
|
37
|
印后制作员
|
五级至一级
|
43
|
保育师
|
三级至一级
|
38
|
塑料挤出工
|
五级至三级
|
|
注:上述职业(工种)均为职业名称,职业名称下设的工种/职业方向不再罗列;同时符合本目录内职业名称及等级的,即为2023年度紧缺职业(工种)。
《关于印发〈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3- 04- 25来源: 市人力社保局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五年规划》,持续推进省“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和市“十万工匠培育工程”,提升技能劳动者综合素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部门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浙人社发〔2022〕4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 人社厅发〔2019〕117号)、《浙江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浙财社〔2019〕40号)、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浙人社发〔2022〕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主要特点
坚持广覆盖、大规模、高质量、有特色、兜底线工作原则,大范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一)规范补贴项目,建立多样化补贴政策。为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和企业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了职业培训鉴定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项目制培训补贴、创业培训等四类培训补贴项目。职业培训鉴定补贴是指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依据的培训补贴,是最重要的培训补贴项目,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培训主体实施精准有效补贴政策,共分为个人、用人单位、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四类补贴对象,个人、企业、培训机构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最合适的培训组织形式。项目制培训主要由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开展,以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等为主要补贴依据,直接补贴培训机构。新型学徒制培训直接补贴企业,创业培训直接补贴创业培训实施机构。同时,将县级(含)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纳入职业培训机构范畴,鼓励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发挥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培养人才功能。充分调动各方培训主体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利用一切社会力量培养培训人才,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大提升大发展。
(二)扩大补贴范围,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补贴范围实现“全覆盖”。继续支持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学年毕业生,支持帮助更多院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凸显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二是建立终身技能提升的“完整链条”。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的培训补贴政策,建立覆盖终身职业生涯“从无业到有业、从就业到创业、从学徒到技师、从线上到线下”的培训补贴机制,为技能劳动者终身学习技能提供激励性制度保障。
(三)分类设置标准,发挥补贴激励导向作用。一是分设ABCD类不同补贴标准(去年就是B类标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专账资金结余、培训成本及考核难度,将制造业、地方特色产业等职业工种分别纳入A、B类,将生活服务类、新业态等职业工种纳入C类,其余职业工种全部纳入D类。通过不同档次的补贴标准,体现制造业产业导向,鼓励支持A、B类职业培训,规范限制C、D类职业培训。二是职业培训鉴定补贴分主体按不同比例折算补贴标准。直接补贴个人的,按照补贴标准的100%;对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用人单位,按照补贴标准的70%(以前是100%)直接补贴用人单位;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仍然按50%直接补贴院校;以项目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紧缺职业工种、地方特色产业工种(或补贴目录内A、B类职业工种)以及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最高按补贴标准的200%直接补贴定点培训机构。三是降低项目制培训补贴标准。项目制培训每课时补贴从25元降低为20元,最高补贴1000元(以前是2000元)。四是降低紧缺工种补贴标准的上浮幅度。属于紧缺职业(工种)的,补贴标准上浮30%(以前上浮50%)。
(四)做到精准补贴,提升培训组织实施效率。根据负担培训成本的主体不同,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培训主体实施精准补贴政策。一是注重直接补贴企业。突出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以政府各类补贴激励企业建立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为健全市场化长效育才机制打好基础。鼓励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激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试点,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于开展上述培训项目的企业,直接给予培训补贴,调动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二是探索实施项目化培训方式。各地人社部门可结合实际需要,对紧缺职业工种、地方特色产业工种(或补贴目录内A、B类职业工种)以及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以项目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结合“共富工坊”建设、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方式开展一批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紧缺技能需求的培训,打造“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等技能人才培育新格局。三是发挥育才平台阵地作用。扶持高等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培训机构和专业性人力资源机构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的育才主阵地作用。对于承办项目制培训、创业培训的高等院校及机构直接给予补贴,学员免费参加培训。
(五)突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技能人才占比。围绕“浙派工匠”民生实事和“十万工匠培育工程”,立足我市产业和民生发展需要,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围绕“提高技能人才占比”目标,突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认定,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为主体,积极引导劳动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评价。二要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先进制造业技术工人,着力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三要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联动发挥行业部门职责,对青年、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妇女、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做好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
(六)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过程。一是加强数据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培训项目全部纳入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平台,实现一网比对、一网归集、一网统计,杜绝重复培训、多头培训。二是完善监管手段。根据“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原则,充分应用“互联网+”监管手段,结合新补贴政策,全面启用“浙江省职业能力一体化工作新平台”,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审核通过后发布培训计划,未经审核无法开展招生报名。同时,对培训学员在授课时间进行定位签到,达到一定签到率培训合格(或通过考核鉴定),才能享受补贴。三是采用购买服务。项目制培训一律要求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谁培训、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好资金划拨和培训管理。培训主体弄虚作假骗取培训补贴资金的,由培训主管单位追回其非法所得,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
二、主要内容
《办法》共涉及“培训补贴项目、补贴审核拨付、培训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其他事项”五大部分,涉及4类补贴项目和工作流程,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关于职业培训鉴定补贴。职业资格培训是指以获取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能力证书)为主要补贴依据的培训。补贴路径有四类:一是补贴个人。为激励劳动者掌握一个职业(工种)的完整技能模块,提高其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能力,本办法规定劳动者在培训机构参训、技能竞赛等途径取得《补贴目录》规定证书的,按规定申请补贴。同时,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全程网上申报办理,一次都不用跑,直接将补贴发放到个人的金融账户。二是补贴企业。以政府培训补贴激励企业建立新型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根据负担培训成本的主体不同,对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岗前培训、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直接补助企业,积极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广泛开展职工培训,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三是补贴院校。为鼓励院校毕业生步入社会前多掌握一门技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造就一大批大学生工匠,根据负担培训成本的主体不同,对于组织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职业培训评价的院校,按照补贴标准的50%直接补助院校,进一步发挥院校育才专业平台优势。四是补贴定点培训机构。以项目化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紧缺职业工种、地方特色产业工种(或补贴目录内A、B类职业工种)以及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最高按补贴标准的200%直接补贴定点培训机构。
(二)关于项目制培训补贴。项目制培训是以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或者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等为主要补贴依据的培训。补贴直接补给培训承办主体,培训对象免费参加培训。
(三)关于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培养对象分为职工学徒和学生学徒。对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学徒,按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6000元补贴给企业;学生学徒补贴金额按学徒月实习津贴标准确定,每人每年的补贴标准不高于3000元。
(四)关于创业培训补贴。一是规范培训次数。培训学员当年度只可报名参加其中一项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学员不可再重复报名参训。二是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后6个月内未实现创业就业的,按补贴标准的70%给予补贴。三是加强考评督导。实行考培分离,由技能人才评价部门开展创业考评工作。
三、施行时间
该文件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四、解读机关
《温州市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由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解读。
五、文件解读单位及解读人
解读机关: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
联系电话:0577-8909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