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
鄂政发〔2020〕18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鄂政发〔2025〕6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8月5日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全面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一)落实课程设置。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要在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流程、劳动标准、劳动检查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对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法规、劳动安全等的培养和学习。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应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设立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二)统筹学科融合。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学科和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要有重点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知识的培养。中小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技术等学科要加强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课中强化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强化劳动教育与服务性学习、创新性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强化劳动素养评价考核。把劳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激励机制,组织开展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二、强化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组织实施
(四)丰富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形式。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设计制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党(团、队)会、报告会、展演、讲座等,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
大中小学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班党(团、队)会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学工学农、专业服务等。要鼓励学生从事家务劳动,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校可布置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劳动。
(五)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要建立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协同共育实施机制。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对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劳动教育实施总体方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才观,主动督促、指导孩子完成家庭、社会劳动任务,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学生劳动教育。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放实践场所,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条件。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社区治理,通过主题党(团、队)日、少先队活动课等加强劳动教育。
三、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六)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