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9-09-05 黄政发〔2019〕17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黄政发〔2021〕7号》规定,继续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黄政发〔2023〕15号规定,继续有效。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现就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文化产业格局

1.加强总体规划。编制我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划,突出工业文化优势和山水文化特色,明确“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以工业遗产保护体系为主线,编制完成《黄石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2018年—2030年)》,突出我市“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合理保护力度,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出台《黄石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库管理办法》,重点支持骨干文化企业。规划建设环磁湖老工业区华新旧址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东钢工业遗址文化产业园,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研究制定《黄石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的实施意见》,积极申报“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拓展文化消费市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统计局、市城发集团、市众邦公司,第一个为牵头单位,下同)

2.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一批在本地有影响的优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龙头民营企业为基础,支持同类型企业重组、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成立黄石市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打造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共同体,打通资金、资源、人才等融合发展通道。支持文化个体工商户向法人单位发展,指导小微文化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规进限,形成各地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氛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铁山区、黄石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统计局、市城发集团、市众邦公司]

3.塑造城市文化IP。着力抓好文化塑魂工作,梳理黄石特有的工业遗产、城市山水、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提炼城市文化精神。积极打造核心文化产业名片,集中力量制作一台能充分展示独有人文气质、历史文化的文旅驻场演艺,并以其为核心,规划配套商业、节庆、活动等相关产业,创造特色文化产业IP,增加城市品牌影响力。鼓励文化产业融合,注重城市开发与人文环境相协调,以城市文化为引领,建设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城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街区、艺术园区等空间文化氛围。(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制造业服务中心、市城发集团)

4.打造文创孵化平台。做大做强磁湖汇众创空间等平台,支持各地培育扶持文创平台,鼓励青年投身“双创”事业,依托本地高校、传媒现有文创基地,鼓励民营企业建立文创平台,引入文化创意产品展售、非遗、手工艺体验培训和研学等项目,打造集教学、传承、产业、培训、展示于一体的文创空间。举办“首届创客文化节”,开展“创意赶集会”,着力培育全民文化创新创意能力。(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黄石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鄂东职教集团)

5.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文化制造企业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研究运用。支持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文化体验感。积极实施“文化+”“互联网+”计划,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推动文化与体育、康养、农业等产业深入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以“相约美丽乡村·品味四季乡韵”黄石快乐健康乡村游主题系列活动为重点,擦亮黄石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名片。开展爱国主义、科普交流等研学旅行,打造工业文化旅游节、磁湖国际水上运动节、父子山国家登山节、国乒节等一批文化娱乐消费品牌,提升黄石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市众邦公司)

二、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6.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促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提档升级,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业遗存保护修缮等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全力推进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励支持劲牌公司、新冶钢公司等工业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观光工厂、体验式生产车间。持续办好地矿科普会,打造中国地矿科普旅游胜地。(责任单位: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众邦公司)

7.激发演艺经济发展活力。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奥体中心、磁湖剧院、湖师“水上莲花”剧院、飞天白鹭演艺中心等文化场馆资源,大力扶持发展演艺产业,讲好黄石故事。通过政府购买、税费补贴、文化积分券等多种方式,培育发展演艺经济,挖掘文化消费新增长点。(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黄石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湖北师范大学、市城发集团、市众邦公司)

8.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矿晶经济。重点发展矿晶奇石、保健酒、特钢及模具钢、电子信息、服装、高端制造、铜产品及制冷压缩机等会展经济,积极创建商务部“展览业重点联系企业(单位)”。积极引进省内外优质会展龙头企业,鼓励知名会展企业在黄石设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加快推动黄石会展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奥林匹克体育公园、黄石园博园、矿博园、地质博物馆、城市综合馆纳入会展功能区。盘活矿物晶体交易区,致力打造享誉全球的地矿领域学术高地、地矿科普研学基地、地矿精品展示中心、矿物晶体交易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协、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市城发集团、市国资公司、市众邦公司)

9.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运动休闲产业。以红三军团建军旧址、南山头红色旅游区、大冶兵暴旧址、龙港红军街等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和文旅产品。加快东方山健康文化旅游发展,打造世界健康文化旅游区。开展国内外各种乒乓球培训活动,努力承办国际国内大赛,办好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及夏令营活动,打造“乒乓名城”品牌,建设乒乓特色小镇,实现乒乓产业集群发展。利用大冶湖、磁湖资源优势,做足做活“水”文章,建设水上游乐项目、水上运动中心、游乐码头,争取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水上摩托世锦赛、滑水明星对抗赛等赛事落户我市,打造“水上运动之都”。(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市众邦公司)

10.彰显长江“黄金岸线”魅力。整合朝阳阁、海观山、西塞山、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千年古镇道士洑、半壁山古战场遗址、富池“三月三”庙会等沿江文旅资源,打造文旅高端品牌,依托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支持特色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深度挖掘黄石码头文化、港城文化,推出一批与长江精神气质相吻合、代表黄石形象的文化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相关县(市、区)党委和政府]

三、完善文化扶持政策

1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