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溪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本政发〔2013〕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本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本政规〔2024〕7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
现将《本溪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溪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8日
本溪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提高社会卫生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爱国卫生活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爱国卫生工作是指政府组织领导,动员全民参与,增强公共卫生意识,消除危害健康因素,预防疾病,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卫生活动。
第四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分工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动员、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方针。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委)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检查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市、县(区)爱卫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办)负责本级爱卫委的日常工作,应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具体人员,负责本辖区的爱国卫生日常工作。
发改、卫生、建设、综合执法、房产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城乡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发布公共卫生信息,并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八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在爱卫委的协调下,按照工作分工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市、县(区)爱卫委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统一规划和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
(三)指导、监督、检查、评价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组织协调爱卫委成员单位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参加以灭鼠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
(五)组织开展卫生城市、卫生城区、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小区、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活动;
(六)组织、协调、指导农村改水和改厕工作;
(七)命名、表彰、奖励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个人;
(八)完成上级爱卫委及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村)民委会应当设立基层爱国卫生组织,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本地爱卫委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卫生设施,落实卫生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活动。
第十条 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是每个单位和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
第十一条 每年四月为全市爱国卫生月,集中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突出解决公共卫生和公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问题。
第十二条 实行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本年度爱国卫生工作目标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管理体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各级爱卫办负责督促、检查辖区内单位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各单位应当定期将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向辖区爱卫委报告。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卫生创建评价指标要求,制定卫生创建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社会总体卫生水平。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及驻地单位应当按照卫生创建标准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开展下列活动:
(一)制定本级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和规划;
(二)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三)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街道、卫生社区、卫生小区及卫生单位创建活动;
(四)村(居)民委员会和驻地企事业单位制定卫生公约,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服务体制。
第十五条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卫生标准,搞好并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在非指定区域倾倒垃圾或暂存建筑垃圾;
(二)在楼道、巷道、街道、院落等公共部位堆放物品;
(三)在有碍观瞻空间、公共部位、小区公共空间乱搭乱建建筑物、构筑物和装饰装修;
(四)其他有碍观瞻、占压、污染环境卫生设施的活动。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网络。组织国家机关、社区、学校、医院、行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本地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车站、广场、公园、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应有健康教育内容;
(三)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卫生创建等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第十七条 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工作,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建立下列禁烟控烟制度:
(一)依法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体发布烟草广告。
(二)不得利用广告牌匾、公共设备、设施设置烟草广告。
(三)各类公共场所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禁烟制度,设立禁烟监督员,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警语和标志,加强禁烟工作的管理。
(四)严格实行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制度。
(五)全市应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广泛开展无烟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活动,严格实行禁烟控烟的规定。
第十八条 旅店、理发美容、歌舞厅、公共浴室、游泳场馆、网吧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建立健全卫生制度。落实公共场所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清洗、消毒、通风制度,使公共场所室内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第十九条 单位和居(村)民必须参加所在区域统一组织的病媒生物消杀活动。消杀活动所需的药物、器械,由当地爱卫委提供,发生的费用除城市公共区域(含居民公用楼道、院落)和村民住宅、院落,由各级人民政府分别承担外,其它区域由受益者承担。
第二十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医院、粮库、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酿造厂、屠宰场等卫生重点行业场所,应当完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妥善收集处理渣土、垃圾、粪便和污水,清除建筑工地内有害生物的孳生场所,建筑工地的宿舍、厨房、厕所、洗浴间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
第二十二条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所属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消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活动,将其密度控制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