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皖文旅发〔2024〕2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 ( 2024-12-19 )规定,现行有效。
各市、省直管县(市)文化和旅游局,厅属各单位,安徽演艺集团:
现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5月6日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在人才。为培养一支规模更加壮大,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素质更加提升的文化和旅游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结合我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实际,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发展大局、重视开放合作、体现分类实施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加大“引才”力度,做实“育才”工作,搭建“聚才”平台,创新“用才”方式,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和高品质旅游强省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文化和旅游人才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培养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选树一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专业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城乡之间布局更加合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比重进一步上升,文旅人才成为引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工作举措
(一)深化文旅人才发展机制改革
1. 完善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坚持体制内外人才一视同仁,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进一步推进文旅系列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新兴业态从事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可按同等条件参加文化和旅游系列职称评价。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落实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制度。
2. 探索设立非建制研究中心。激发文化和旅游事业单位创新潜力,开展设立非建制研究中心试点,依托文化和旅游项目管理,汇集行业内外专业人员,围绕区域文化,在重要业务领域和重大研究方向上开展基础性研究。鼓励非建制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和我省科研基地、课题项目、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申报、制定工作,开展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形成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3. 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开展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推荐评选,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人才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工作。推荐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50名。选派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文化工作者服务基层文旅单位,鼓励文旅工作者、志愿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培养本土文旅人才。推荐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到文旅建设较为先进的地区或单位参加脱产培训或跟班学习。
4.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公平、合理的良好环境。鼓励文旅企事业单位通过绩效考核方式促进人才发展,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以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对业绩突出、工作成绩显著者,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荣誉评选,优先列为“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名单。宣传表扬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拼搏精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吸引汇聚更多人才服务文化旅游发展。
(二)打造高水平领军人才队伍
5. 实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江淮文化名家、政府特殊津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评选,不断完善领军人才培养措施,支持领军人才参与承担行业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大创作等,鼓励其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名家大师参加重大专业性问题研讨交流、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建立名家工作室,推动名家大师及其团队潜心从事创作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建立安徽文旅名家大师名录。
6. 强化高技能人才供给。坚持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特色行业实施品牌培养项目。培训认定100名安徽金牌导游,优先推荐其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我省有关部门开展的技能竞赛项目;实施讲解员专业素质提升行动,选拔培养一批金牌讲解员、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不断强化讲解员队伍建设;建立文物保护及修复传习工坊,鼓励其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项目;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对获得省级以上技能荣誉的高技能人才和获得世界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有关奖项的选手,可推荐到职业院校相应岗位任教。
7. 培育青年骨干人才后备军。加大艺术院团人才培养力度,推动艺术传承后继有人。采取公开推荐、院校委培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每年遴选、选派40名左右文旅青年骨干人才,到省内外著名高校、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机构学习提升。开展徽剧等“名师传艺”活动,推动新时代地方戏曲事业青蓝相继、薪火相传。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等项目,促进青年骨干人才业务提升。用好用活省里出台的4.0版人才政策,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支持有条件的文旅单位开展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
8. 支持重大工程项目负责制。支持文化艺术、文博等领域具有重大建树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在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专长,担纲“名师带徒”、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文物鉴定、学术研究等重大项目任务。通过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以项目预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青年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等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缓解文化和旅游行业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状况。
(三)重点推进急需人才队伍建设
9. 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构筑新时代安徽文化艺术高峰,持续优化艺术创作生产生态,建设一支青年人才担当主角、艺术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梯队层次完备的艺术人才队伍。鼓励职业达人创作优秀剧本,参与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申报;以研修培训、创作实践、剧目排练点评指导、名师带徒等形式,加强对全省艺术院团管理、编剧、导演、演员、作曲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安徽纪录片一流团队培养计划”;开展艺术人才创作采风、举办“皖美好剧”名家创作分享会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优秀文旅人才搭建合作交流提升平台。
10. 壮大文博领域人才队伍。加强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文物鉴定、展览策划、文创研发等领域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精通价值阐释、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交流传播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3年内全省考古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积极争取省社科基金、自然基金等对文物保护研究项目的支持。举办文物建筑修复、考古勘探、博物馆讲解等文物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安徽博物院、安徽大学和蚌埠市、芜湖市等有条件的单位和市申报考古发掘资质。
11. 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实施文旅产业人才“六个一批”培育计划,培养一批景区规划、设计及运营人才,一批饭店、旅行社管理人才,一批文创产品设计人才,一批宣传营销人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才,一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经营管理人才。以数字文旅产业人才、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为重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