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阳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沈政办发〔2022〕25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失效和修改部分政策性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沈政发〔2024〕12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22〕36号),结合沈阳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医疗救助制度公平覆盖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下简称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响基本生活。

  第三条 救助费用主要覆盖救助对象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的合规医疗费用(含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原则上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规定。

  第四条 探索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与慈善救助、商业保险有效衔接,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高效联动和良性互动,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第二章 困难群众医疗救助

  第五条 困难群众指经我市相关部门认定的特困人员、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下简称孤儿)、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监测范围的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以下简称脱贫人口)。

  第六条 全面落实居民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政策,分类资助困难群众参保缴费。对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脱贫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60%资助。

  第七条 建立健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民政、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的困难群众身份信息,与医保系统中的参保信息进行比对,核定困难群众身份,确保依法参保、及时参保、应保尽保。

  第八条  发挥基本医保主体保障功能,严格执行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实施公平适度保障。增强补充医疗保险减负功能,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的倾斜支付政策,起付标准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至75%,取消封顶线。持续提高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保障能力,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在不断增强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能力的同时,避免过度保障。

  第九条 医疗救助包括基本救助、倾斜救助和其他救助。

  (一)基本救助。困难群众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救助范围。

  年度救助限额为20000元。

  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脱贫人口不设起付标准,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起付标准为2000元,一个自然年度内,医疗救助起付标准累计计算。

  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脱贫人口救助比例为70%,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救助比例为60%。

  基本救助的年度救助限额、起付标准和救助比例等标准,按照省要求实行动态调整。

  (二)倾斜救助。困难群众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补充医疗保险、基本救助综合保障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倾斜救助范围,倾斜救助不设封顶线。

  特困人员、孤儿不设起付标准;低保对象、脱贫人口起付标准为2000元;低保边缘家庭成员起付标准为4000元。

  特困人员、孤儿、低保对象、脱贫人口救助比例为70%,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救助比例为60%。

  低保对象、脱贫人口个人承担的门诊费用,按照8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80元;特困人员、孤儿个人承担的门诊费用,按照80%比例给予救助,其中的残疾人员按照9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为120元。

  (三)其他救助。困难群众因患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住院所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全额救助,个人不再负担合规医疗费用,救助标准不超过省确定的标准。

  第十条 困难群众在住院治疗期间取得救助资格的,当次住院按照救助类别标准给予相应救助;在住院治疗期间取消救助资格的,当次住院仍按照原救助类别标准给予相应救助;住院期间身份发生转换的,当次住院按照救助类别标准最高的给予救助,但不得重复享受救助。

第三章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医疗救助

  第十一条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是指不符合特困人员、低保等救助对象条件,但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条件,按照省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实行依申请救助机制,自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患者本人发生的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一次性医疗救助。

  第十三条 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基本救助起付标准为5000元,救助比例为50%,限额20000元;倾斜救助起付标准为10000元,救助比例为50%,限额20000元。

第四章 因病致贫返贫监测机制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双预警机制,实施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对以上两类监测对象年度内个人累计负担的住院、门诊慢特病及高值药品费用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重点监测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人年度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脱贫人口。

  因病返贫风险监测范围为除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以外的医疗救助对象,年度监测预警标准为5000元。

  因病致贫风险监测范围为因病返贫风险监测范围以外的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年度监测预警标准居民为20000元,职工为50000元。

  第十五条 监测预警信息由医保部门定期推送给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预警信息包括监测对象基本信息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构成等情况。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根据预警信息和工作中掌握的其他情况,按照规定确定或调整监测对象身份类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救助、帮扶措施;医保部门按照民政和乡村振兴部门确定的监测对象身份类别再给予医疗救助。

第五章 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

  第十六条 引导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设立重特大疾病救助项目,发挥补充救助作用。促进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展和平台间慈善资源共享,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