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5-04-23 筑府发〔2015〕2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公布继续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筑府发〔2023〕10号规定, 继续有效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随着高铁、市域快铁、轻轨的相继开通以及机场扩容等交通格局的变化,我省“快旅慢游”的交通服务体系日趋成熟,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之上。高起点谋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旅游集散中心是为方便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区域和客源集中地游客出游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能将城市及周边旅游资源整合,并引导旅游企业走规范化和品牌化之路,建成后必将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对打造“爽爽贵阳”城市旅游品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贵阳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贵阳是大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对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有利于整合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旅游资源,提升贵阳旅游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市作为贵州旅游集散母港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产业增长质量;有利于做大规模、完善城市集散服务功能。对打造贵阳旅游发展升级版,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和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总体目标,抢抓当前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大趋势、打造贵阳旅游发展升级版,既是守住“两条底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两大战略”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提升水平、服务全省、带动产业”这一发展理念,科学布局、加快发展,不断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整合各方旅游要素,着力构建“快旅慢游”的贵阳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依托贵阳地处大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和重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的区位优势、独有的生态气候优势和省会城市首位度,与时俱进,务实开拓,加快推进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以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贵阳火车北站、龙洞堡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花溪、云岩、白云、乌当、清镇、修文、开阳、息烽等区域性游客聚集区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在综合服务配套、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集散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健全,保障体制灵活有效,逐步将我市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服务集散地。

三、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编制、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广泛参与,不断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建模式的多样化、经营的市场化和管理的社会化。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一流的设计、一流的项目、一流的投资建设主体为标准,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和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突出贵阳特色,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增加现代旅游科技含量,把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以解决制约我市旅游业集散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为重点,在交通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商业设施等方面全面突破,形成全市联动、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要求,坚持守住“两条底线”,做到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任务

在《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2014—2020年)和《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LB/T010—2011)》的指导下,按照“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重点推动。优化配置资源,由点到面,完善集散功能,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1.以高铁站、机场等游客流量大的重要交通节点和花溪区为基础,科学规划建设贵阳市一级旅游集散中心,着力完善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游集散、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购物、游客休憩、餐饮娱乐、车辆服务、旅行社组织、住宿等服务功能。重点规划建设贵州旅游集散中心(龙洞堡机场)、高铁旅游集散中心(贵阳火车北站)和花溪旅游集散中心(青岩)三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

2.以区域性重要交通节点、游客聚集区为基础,科学规划贵阳市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区域性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游集散、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处理、导游服务、游客休憩、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重点推进云岩、白云、乌当、清镇、修文、开阳、息烽等二级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

(二)优化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布局。按照方便游客、服务游客、为游客提供快捷、安全的服务的宗旨和坚持“高起点、高质量、品牌化”的建设原则,有步骤、分时序规划建设一、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接待、咨询、客运、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性服务。

1.旅游服务功能。对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提供各景区票务、各类交通票务服务;提供省内乃至西南地区订房服务;提供导游服务;提供贵州旅游APP下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旅游资源服务;提供旅游服务热线及投诉受理服务;提供住宿服务。

2.旅游客运功能。建立接待中心,统筹安排以贵阳为始发地,以全省各重要景区为目的地的散客出游,设置出发厅,为游客提供等候出发的休息场所;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旅游车站,完善旅游车站功能,容纳集散中心的旅游客运车辆和各旅行社散客的旅游车辆;开展各类车型租赁业务,办理游客和市民直接租车业务。

3.餐饮、购物功能。根据市场需求,设立贵州、贵阳旅游商品超市,展销各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图文、音像产品以及“贵州三宝”、银器、蜡染等特色旅游产品。设立贵州、贵阳特色餐饮区,为游客提供花溪牛肉粉、贵阳肠旺面等地方特色小吃。

(三)加强城市协作,构建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加强贵阳与成都、重庆、昆明以及省内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协作,按照“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市场开拓、信息互通、双方互利、多方共赢”的原则全方位推进周边城市集散网络建设,强化与其他城市集散中心的联合,共同构建旅游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的无障碍旅游区。

(四)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相互配合,造足声势;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短信推送的方式,提示来筑游客优先选择到旅游集散中心办理出游业务;在地图上对旅游集散中心进行标注,在交通要道设旅游集散中心标识标牌;在高速公路服务站、火车站、机场、酒店和重点旅游景区(点)提供旅游集散中心宣传册,以提高旅游集散中心在公众中的知名度。

(五)因地制宜,优化组建模式和营运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手段,旅游集散中心应着眼于我省、我市旅游实际,根据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和旅游需求,突出贵州、贵阳特色,最大化地服务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充分借鉴上海、杭州、苏州的成功经验,选址建设一、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因地制宜,优化组建旅游集散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营运机制,注重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注重服务品质,以此实现我市城市旅游服务的专业化延伸。

五、政策保障

(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各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和支持力度,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执行《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筑党发〔2014〕29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筑府发〔2013〕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