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亳政办秘〔2022〕5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亳州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9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亳州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实施“六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有关要求,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目标,立足中医药、白酒、轻纺等我市基础产业,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融合应用,逐步健全产业生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步伐,深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1+1+3+N”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加快赋能制造强市,为我市“六一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到2023年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融合应用加速普及,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建成具有亳州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赋能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推动IPv6网络改造,加快5G和千兆光网的城乡覆盖及企业内网改造。建成1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力争注册量突破5000万条,形成5个以上标识解析典型应用案例。推进工业大脑建设和3个重点行业工业数据标准建设,分步开展平台互联网互通和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支撑服务产业链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

——平台建设长足进步。推广应用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1000家企业注册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500家企业参加线上诊断,100家服务商入驻平台。建成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不低于1000家中医药全链条企业入驻。建成白酒行业“双跨”平台,实现不低于3000家企业入驻。建成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1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融合应用加速普及。打造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

——赋能中小企业成效明显。聚集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实现全市深度上云企业达2000家,上平台企业2000家,面向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工业互联网素质提升培训。

——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全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全市10家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

——生态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为企业建平台、上平台、用平台提供支持,为政府服务企业、园区、产业集群提供支撑。引入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持续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服务能力。

三、建设内容

根据我市产业实际,按照“1+1+3+N”的整体框架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建设一个工业大脑,推广应用一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特色产业建设三个行业级平台、“N”个企业级平台,系统化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助力企业高效率、高质量数字化转型,构建亳州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一)建设“1”个工业大脑。建设涵盖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工业大脑,为政府决策、产业赋能和企业管理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集约建设具备云、网、安、数、采、智能力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搭建集成政策宣贯、金融服务、资源互通、政策兑现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挖掘工业互联网汇聚数据价值,与政务数据、经济数据融合应用,建设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的决策分析平台;组建具备运营、用户体验、专业培训三大能力的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

(二)推广应用“1”个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宣传推广,积极引导企业注册,组织企业利用平台开展线上诊断工作。

(三)建设“3”个行业级平台。依托我市中医药、白酒、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结合产业市场、流程、工艺特色,建设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白酒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3大平台,深化设计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敏捷、高效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N”个企业级平台。支持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完善企业数字化体系,推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四、重点任务

(一)网络基础提升行动。

1.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城区、乡镇和部分农村地区。(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2.推进企业内网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合作,利用5G、全光纤改造工业互联网内网,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模式。支持企业建设基于5G、TSN(时间敏感网络)、工业PON(无源光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等关键技术的内网,加强生产要素连接,实现生产设备广泛互联和数据流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基础电信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3.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药产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申报建设,推动建立行业统一的产品标识和编码体系,建成1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于该节点推动数据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互联互通。加强标识解析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标识解析服务在工业生产的全业务、全流程、全产业链上的创新应用,推动标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标识+防伪溯源、标识+网络化协同、标识+设备云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力争注册量突破1亿条,形成5个以上标识解析典型应用案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4.推进数据标准建设。制定重点行业工业大数据标准,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登记(确权)中心,融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通过数据标识、数据确权、数据登记在中医药、白酒等行业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产业链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推动重点产业链数据互通、流转,实现产业链数字增信和产业链金融的融合创新。(责任单位:市数据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5.推进工业大脑建设。依托我市“城市大脑”基础与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应用,建设我市工业大脑。建设机架不少于50组、云资源能力不低于10000核,具备云、网、安、数、采、智能力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制定工业大数据标准,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使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立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为企业上云提供本地化、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搭建决策分析平台,挖掘工业互联网汇集数据价值,建立一系列数据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支撑。搭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联通政府与企业,为企业提供集政策宣贯、金融服务、资源互通、政策兑现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推进工业大脑与各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二)平台体系赋能行动。

6.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利用培训讲座、宣介会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引导企业注册使用平台。组织企业利用平台开展线上诊断,为企业生产经营“把脉问诊”。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工具包深度应用,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7.推动行业级平台建设。依托我市现有中医药电子商务和产业数字化基础,培育中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促进,构建全渠道、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深度关联、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中医药产业新生态。支持白酒企业探索以白酒行业为核心的“双跨”平台建设,对接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全面赋能行业上下游、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与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合作,从企业内部数字化赋能入手,建成装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平台逐步向行业上下游和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覆盖。加强与研究院所合作,推进各平台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对接,力争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行业分中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8.推进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整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售后全环节信息化应用,实现工艺流程改造和要素优化配置,搭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9.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上云培训,鼓励企业与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上云的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关键工序向云平台迁移,优先培育、宣传和推广一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三)融合应用深化行动。

10.加快企业“四化”改造。支持具有一定数字化基础的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手段,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引导企业对照国家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体系标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等开展对标、评估、诊断,强化数据管理水平。高标准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人工智能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资源局,各县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