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33-3505-7288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实施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实施办法的通知
皖人社发〔2022〕11号

 

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有关单位:

现将《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财政厅

 2022年6月7日         
 
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102号)、《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人社发〔2021〕14号)和技工强省建设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规范或特定职业(工种)技能要求,根据生产和服务工作实际开展的以考核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办、承办,或其他部门主办并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管理的各类竞赛。

鼓励政府部门、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等围绕我省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比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第四条  竞赛应坚持科学、绿色、安全、廉洁的理念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厉行节约,注重社会效益和成果转化。倡导集中办赛、开放办赛、赛展演结合办赛。

第五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筹指导全省竞赛工作,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及区域间联合开展的竞赛综合管理,省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竞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竞赛服务和监管,引导竞赛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第六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举办竞赛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竞赛主办单位和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落实。其他单位举办竞赛应有相应的经费来源。

 

第二章  竞赛体系

第七条  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全省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第八条  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设省、市、县(区)3个级别和综合赛、行业赛、专项赛3个类别。其中,省级竞赛对应分为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省级专项职业技能竞赛。

第九条  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是由省人民政府主办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主办的省级综合性竞赛活动,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全省选拔赛功能,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届,委托有关市人民政府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

第十条  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是由省级有关单位举办,面向本行业(系统)或多个行业(系统)开展的竞赛,分为一类行业赛和二类行业赛。

一类行业赛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面向全省举办,统一命名为“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XX大赛(暨XX大赛安徽省选拔赛)”;二类行业赛由省级主管部门所属单位、省级行业协会、省属(中央驻皖)大型企业牵头,围绕主责主营业务,面向全省本行业(系统)举办,统一命名为“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XX行业XX竞赛(暨XX竞赛安徽省选拔赛)”。

第十一条  省级专项职业技能竞赛是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或对标全国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安排,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的专项赛事。

第十二条  鼓励市、县(区)对标省级竞赛举办综合性、行业性或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联合举办区域间职业技能竞赛,有关政策比照同级别行业赛执行。

 

第三章  竞赛计划

第十三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制定年度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向社会公布。具有举办相关竞赛实践经验,有良好的竞赛组织实施和技术保障能力,能承担相应经费的有关主管部门或所属单位、行业协会、大型企业等举办竞赛,可向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列入年度竞赛计划,按规定享受政策、技术等支持。

竞赛主办单位为行业协会的,原则上应设立满3年且近三年法人年检合格。

第十四条 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应选择通用性广、影响力大、从业人员多的职业(工种),一般应具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对办赛质量高、选手成绩优异、承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年度计划赛事我省选手选拔功能,及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竞赛,优先列入竞赛计划。

第十五条  原则上,同一主办单位每年只能申报一个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同一主办单位相同职业(工种)两年内不重复举办(国家行业竞赛要求的除外),每项一类行业赛职业(工种)不超过6个,每项二类行业赛职业(工种)不超过4个,每个职业(工种)参赛选手不少于10人(队)。参赛选手应来源广泛。

第十六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严格按照竞赛计划组织实施,因特殊原因需要取消竞赛的,竞赛主办单位应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书面说明,并负责做好善后工作。无特殊原因未按计划组织竞赛活动的,不列入下一年度竞赛计划。

第十七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竞赛总结,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每年底前向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本年度竞赛总结。

 

第四章  组织工作

第十八条  竞赛实行主办单位负责制,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应指定牵头主办单位,并明确各主办单位职责。主办单位可根据需要选择竞赛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主要负责赛事筹备、实施及各项保障工作,协办单位主要提供技术、物资、人员等支持。

第十九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牵头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可下设综合协调、技术工作、活动指导、新闻宣传、社会赞助等机构,竞赛组织委员会应设立监督仲裁专门机构,负责监督竞赛规范实施,受理申诉并进行仲裁。竞赛承办单位应牵头成立竞赛执行委员会,负责竞赛具体实施。

竞赛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赛事全部结束后自然撤销。

第二十条  竞赛开始前应做好以下筹备工作:

(一)印发竞赛通知,部署竞赛工作;

(二)组织选手报名;

(三)组建竞赛专家组,编制技术工作文件、命制试题等;

(四)准备竞赛场地、设施设备、工具材料等;

(五)配备裁判人员、技术和赛务保障人员等;

(六)落实医疗、卫生、食宿、交通、安保等相关措施。

第二十一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根据赛事特点,明确参赛选手条件和名额分配。省级竞赛参赛名额原则上为各市均衡分配,省直单位选手另外按照竞赛通知要求完成报名。参赛选手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一般通过选拔产生。

第二十二条  鼓励竞赛主办单位、选手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组织参赛选手、裁判人员、技术和赛务保障人员开展赛前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相关职业(工种)的知识和技能、竞赛规则、技术标准、安全要点等。

第二十三条  竞赛组织实施流程一般包括开幕式、正式比赛、闭幕式等。开闭幕式应节俭、精简,突出竞赛主题特点,正式比赛后要认真开展技术点评,闭幕式应设置颁奖环节。鼓励竞赛同期开展技能展示、绝技展演、高技能人才交流对接、校企合作、论坛研讨等多种活动,提高竞赛影响力。

第二十四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加强赛场环境管理,维护赛场秩序,制定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安排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在比赛现场,预防和处理突发情况。参赛单位应为参赛选手购买竞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参赛选手学习、了解有关安全生产条例和守则。各相关单位要强化对竞赛相关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竞赛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第二十五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对参加上级赛事的选手开展赛前集训。承训单位应周密组织,为集训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集训取得实效;选手所在单位应当保障参训选手在集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或合理调整其工作、学习计划,支持集训工作。

鼓励选手所在单位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日常训练,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

第二十六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赛事、人员、技术、文化等全方位宣传,提升竞赛影响力,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第二十七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推动做好竞赛资源及竞赛成果的总结、转化、推广工作。竞赛资源及成果转化应符合行业生产教学、职业技术发展、个人技能提升等方面需求,反映先进竞赛理念,发挥竞赛示范引领作用。

 

第五章  技术工作

第二十八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竞赛技术工作文件和命制试题,可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方面内容。无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工种),可参照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确定竞赛标准。

省级竞赛原则上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三级/高级工及以上要求编制技术工作文件和命制试题。

第二十九条  竞赛技术工作文件一般包括技术描述、试题或样题、评判标准、设备设施安排及清单、健康安全要求、其他特别规定等。技术工作文件应尽可能公开,试题和评判标准赛前不宜公开的,应公布技术思路或样题,公开公布的内容、方式对所有选手应做到平等、同步、无区别。

第三十条  竞赛试题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总成绩由两部分成绩加权合成,其中操作技能成绩权重不低于70%,也可不单独设置理论知识考试,但需将其融入操作技能中进行考核。

第三十一条  竞赛主办单位可采取推荐、遴选等方式,确定竞赛裁判人员。各职业(工种)实行裁判长负责制,一般由5人以上单数裁判人员组成项目裁判组(最低不得少于3人),并确定1名裁判长,也可设置总裁判长统筹整个执裁工作。

裁判人员应由相关行业、职业领域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影响力的人员担任,一般应具有裁判员证书或相应执裁经历,裁判人员须严格遵守竞赛规则,按照分工完成竞赛执裁工作。

第三十二条  省级竞赛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录像,监控视频保留一年以上,市县级竞赛逐步实行全程监控录像。

第三十三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进一步借鉴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竞赛规则、内容、评判标准逐步与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相衔接。

 

第六章 奖励办法

第三十四条  竞赛主办单位应按照竞赛通知公布的奖励办法确定获奖选手并兑现相应奖励,不得随意改变。选手名次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总成绩相同时,操作技能成绩高者名次列前,一般不并列选手名次。

第三十五条  竞赛奖励主要有授予称号,晋升职业技能等级,颁发奖状(奖牌、奖杯)和奖金等。具体奖励办法由竞赛主办单位根据有关政策和自身实际设定并对外公布。

第三十六条  竞赛奖励包括:

(一)授予“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授予“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

1.获得省级一类行业赛、专项赛每个职业(工种)第1-3名的职工选手(其中,最终参加决赛人数不足10人的职业(工种)为第1名,11-30人的为前2名,多于30人的为前3名);

2.获得省级二类行业赛每个职业(工种)第1名的职工选手;

3.获得省级行业赛、专项赛每个职业(工种)第1名的学生选手的主教练(限1人);

4.获得全国一类行业赛、专项赛前10名,全国二类行业赛前6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参与举办的省级区域间竞赛前3名的职工选手。

“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由竞赛主办单位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集中申请。已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的选手,不重复授予。

(二)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对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工种),参赛选手符合下列条件的,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1.省级一类行业赛、专项赛。各职业(工种)排名前2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已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的,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一级/高级技师;各职业(工种)排名前21%-4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已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的,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各职业(工种)排名前41%-5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

2.省级二类行业赛。各职业(工种)排名前1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已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的,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一级/高级技师;各职业(工种)排名前11%-2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已具有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的,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二级/技师;各职业(工种)排名前21%-40%的选手,可晋升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

所涉职业(工种)没有设置相应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至现有最高职业技能等级。学生选手最高晋升至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

通过竞赛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的,所获证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名义、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代章形式,由牵头主办单位负责制作、发放。竞赛主办单位在印发竞赛通知时,应明确证书颁发机构及所发证书的职业(工种)名称、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