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淮政办〔2015〕41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3〕23号)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4〕47号)规定,现行有效。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22号)精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市污染治理,提高全市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企业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培育扩大全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快环保服务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排污者付费。根据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污者承担治理费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行为。三是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创新投资运营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和环保执法,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平等机会。
(三)工作目标。以除尘脱硫脱硝、城镇生活污水处置、园区工业废水治理、有机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危化品治理、重点领域污染企业治理、在线监测等为重点,推行一批第三方治理试点工程。到2020年,推行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基本建立,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环境服务公司。
二、主要任务
(一)改革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模式。深化环境公用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合资合作、混合所有制、资产收购等方式,对环保设施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引入第三方参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厂网一体化,以及垃圾收运、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准经营性行业项目建设和运营。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区域性环境整治、环境监测服务等,鼓励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综合环境服务等模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二)严格环境监管执法。加强污染排放在线实时监测监控,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区)各级重点监控企业自动连续监测全覆盖。进一步增强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开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严重环境违法,造成生态环境重大破坏、重点区域连片污染,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屡查屡犯等案件或单位实施挂牌督办。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城市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严重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持续恶化等区域,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限批。
(三)积极培育第三方治理市场。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抓手,在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燃煤锅炉治理、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领域,培育引入一批第三方治理企业。第三方治理取得的污染物减排量,计入排污企业排污权账户实施交易。支持第三方治理企业集团化发展。
(四)规范第三方治理市场秩序。规范环境公用设施建设运营市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特许经营方或委托运营方。实施综合评标制度,将服务能力与质量、运营方案、业绩信用等列为招投标条件,不得设定地域歧视性条件,避免低价低质中标。引入社会投资者和转让、出售资产或股权等要按项目属性进入相应交易场所,按照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竞得规则和统一监督管理进行竞价交易。对项目经营者处置相关资产权益作出限制性规定,制定临时接管预案,保障公共环境权益。规范环境服务公司第三方治理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健全政府、投资者、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实行准入、运营、退出全过程监管和信息公开。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制度,探索实施黑名单制度,企业信用记录纳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五)明确第三方治理相关方责任。排污企业依法向环境服务公司购买第三方治理服务,并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排污企业和环境服务公司应依法签订第三方治理服务合同,明确委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