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
皖政办〔2016〕7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2016〕47号),加快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保障全省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营造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为打造健康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纳入安徽大数据战略布局,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突出健康医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利用大数据拓展服务渠道,延伸和丰富服务内容,更好满足人民健康医疗需求。

——坚持规范有序、安全可控。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保护等政策制度,强化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妥善处理应用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增强安全技术支撑能力,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坚持开放融合、共建共享。鼓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示范引领,盘活、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形成各方支持、依法开放、便民利民、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三)发展目标。

以满足便民服务、行政监管、精准医疗、跨部门协同、产学研用一体化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优化整合资源,打造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互联互通”的安徽人口健康信息网,搭建全省统一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管平台,有效提升科学决策、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监管水平。搭建可在全省范围内分级开放的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医疗信息化和数据服务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2017年,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覆盖面达到50%;实现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与省级医院和部分市级医院实现互联对接,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探索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推进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和科学分级诊疗信息体系建设,初步建成影像、检验、病理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挖掘数据价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整合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统一标准,将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据接入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稳步推进人口健康大数据应用,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推广医院信息系统云计算中心建设;以省级医院为突破口,推进物联网、视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建立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化急救系统和移动应急信息平台。推动建立临床医学与生物蛆学相结合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探索开放式运营模式,创新服务业态,发挥医疗数据的公共价值,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探索临床数据应用商业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0年,建成省级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以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基础,完善拓展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实现医疗、医药、医保和健康各相关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政策制度、安全防护、应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业态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建立健全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和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相关规范,强化居民健康信息服务规范管理,明确信息使用权限,切实保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分级授权、分类应用、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医疗卫生科学发展,涵盖数据、应用、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标准规范体系。从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处理、共享等层面完善业务术语标准、各类数据集标准、统一接口标准、服务共享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应用管理工作机制,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实施标准应用评估,以药品编码、收费项目、ICD10等字典为基础,对应用和数据标准进行统一,确保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统一、有效互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 整合建立三大资源数据库。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推进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实时动态管理,与医疗卫生信息有机融合,为促进人口健康协调全面发展提供基础信息。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支撑区域内卫生计生机构(含中医药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下同)间信息动态共享及业务协同,满足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需求,增强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能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实现医疗机构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在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实时动态更新,提高数据质量。

(三) 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设上下互联、纵延横联各级卫生计生机构和相关部门、单位的省、市、县三级综合平台。以省级平台为基础,统一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整合改造接入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便民服务网上办理。

(四) 统筹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医疗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覆盖所有业务和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用,推进省级结算系统和费用智能审核系统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健康、食品安全、血液管理、综合监督、卫生应急(急救体系)信息系统,提高业务能力。完善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地域业务协同。完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保障应用信息系统,支持基本药物管理和使用,支持药品招标采购、物流配送,推动医疗机构建立药品追溯体系。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能力,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化监管平台。

(五)构建多方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通道。以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以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横向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应用系统,纵向整合各类业务系统,融合自上而下的垂直业务系统和自成一体的院级信息系统,形成高效统一网络,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消除数据壁垒,畅通区域、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建立卫生计生、中医药与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农业、商务、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体育、统计、旅游、物价、气象、保险监管、残联等跨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

(六)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建设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和健康医疗服务集成平台,整合远程医疗服务资源,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诊断服务,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延伸放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促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七) 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加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评估监测,加强居民健康状况等重要数据精准统计和预测评价,支撑健康医疗事业规划和决策。综合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健全医院评价体系,推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健全对医疗、药品、耗材等收入构成及变化趋势的监测机制,协同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使用等业务信息,助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八) 推进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和儿科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集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推进基因芯片与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检测方面的应用,加强人口基因信息安全管理,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围绕重大疾病临床用药研制、药物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等需求,建立药物副作用预测、创新药物研发数据融合共享机制。依托省内医疗机构,以大数据信息标准为基准,研究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库病例数据的抽取和标准化转换方法,构建标准化转换系统;构建涵盖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匿名隐私处理系统;针对临床数据检索多样性需求,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通用化、高灵活度检索系统。

(九)推进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加强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免疫规划、网络直报、网络化急救、职业病防控、重点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预警决策等信息系统以及移动应急业务平台应用功能,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整合环境卫生、饮用水、健康危害因素等多方监测数据,有效评价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开展重点传染病、职业病和医学媒介生物监测,整合传染病、职业病多源监测数据,建立实验室病原检测结果快速识别网络体系,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动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和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国际旅行卫生健康保健等智能应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十)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海量数据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业务,促进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不断推进健康医疗与养生、养老、家政等服务业协同发展。发展居家健康信息服务,规范网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