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淮政办〔2021〕37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3〕23号)规定,现行有效,
USHUI.NET®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4〕47号)规定,现行有效。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国办发〔2020〕31号)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1〕5号)精神,加快推动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短板,优化完善产业链条,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和奶牛等产业优势,初步建成生猪、家禽两大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市生猪存栏达60万头,家禽存栏达700万羽,肉蛋奶总产20万吨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37%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坚持“强生猪、稳家禽、扩牛羊、壮种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继续落实好稳定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依托牧原、大自然、汉世伟、牧仕达、昌农、正邦、高策、融合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稳定能繁母猪基础群1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淮北麻鸡、黄淮白山羊等具有淮北地方特色家禽和牛羊产业,依托光明食品、曦强乳业、木兰牧业和慧赢禽业等大型企业,建设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奶牛、肉牛、麻鸡养殖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加快畜禽良种培育和推广。聚焦打造畜禽种业强市目标,依托大自然、高策、牧原、昌农等种猪企业,打造安徽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优良种猪繁育基地;依托标王农牧、翔凤禽业、华川禽业、和正牧业等种禽企业,打造年孵化量3亿只家禽种苗基地。联合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淮北麻鸡等畜禽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建成从科研试验示范到推广普及的良种一体化繁育体系。发挥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优势,加强对淮北麻鸡、黄淮白山羊、淮北灰驴等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扑灭、检验检疫、动物治疗、监督管理能力,全面形成全周期、全覆盖、可追溯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实行动物疫病网格化管理,大力推进先打后补,确保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加快推进市、县(区)两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保险联动、处理规范”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专业化处理与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相结合的处理体系,确保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县(区)、镇(街道)、村四级防疫、检疫队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和水平。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主要利用路径,以肥料化和能源化为主要利用方向,实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区)推进,重点支持养殖场环保设施装备升级改造和维护。大力推广“截污建池、发酵还田,一场一策、制肥还田,区域收纳、集中处理”的“3+N”路径模式,支持在田间地头建设储粪(液)池和输出网络基础设施,解决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