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人社发〔2022〕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各市中级人民法院、总工会: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安徽省总工会

                              2022年1月25日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 人社部发〔2021〕56号),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的原则,落实用工主体责任,强化政府部门监督,形成工作合力,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以落实用工主体责任为关键,健全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为重点,增强优质服务供给为抓手,强化法治保障为基础,指导和督促平台企业规范用工,推动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落地,着力优化劳动者从业环境,持续增强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依法处理新业态领域劳动纠纷,坚决兜住法治保障底线,切实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任务

(一)督促企业落实用工主体责任。

1.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以下简称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要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企业要主动关心关爱劳动者,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逐步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企业要加强劳动者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2.规范合作用工管理。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情况进行监督。平台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责任。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妥善处理劳动者诉求。企业要建立健全劳动者申诉机制,不得单纯以差评考核方式扣减劳动者报酬,加强对恶意投诉的甄别处置,负责对相关申诉开展调查核实,及时客观公正处理,促进商户、顾客和劳动者相互之间和谐友好。

(二)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

4.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益。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企业招用劳动者不得违法设置性别、民族、年龄等歧视性条件,不得以缴纳保证金、押金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5.切实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益。平台企业或合作企业应以货币形式按约定时间、方式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依托平台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用人单位,依法向本单位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平台企业或合作企业要建立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6.切实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益。指导建立本地新业态行业协会,推动制定本地区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任务量和劳动强度。企业要依法合理制定休息办法,落实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资或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可适当提高夜间、恶劣天气下的计件单价,增加劳动者在特殊情形下的经济收入。

7.切实保障劳动者获得安全卫生保护的权益。企业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升一线作业人员、新上岗员工、班组长安全技能培训质效,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最大限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健康宣教培训,重视劳动者身心健康,开展健康促进和心理疏导活动。要查验劳动者相关从业资格驾驶证等证件,督促劳动者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配备必要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或骑行保护装备。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不得以“最严算法”增加劳动强度。

8.切实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益。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可按照我省政策规定,由劳动者自主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户籍地、就业地或居住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适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水平。暂时无法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要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等商业保险形式,防范和化解劳动者职业伤害风险。鼓励头部平台企业与商业保险机构协商谈判,针对新就业形态特点,探索出台多样化商业保险方案,提供多层次保险保障。

9.切实保障劳动者享有接受技能培训的权益。对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发放流程,加大培训补贴资金直补企业工作力度,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称评审政策,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称申报评价渠道。

(三)优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

10.提升用工就业政策指导服务水平。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及时发布职业薪酬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等,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便捷化的劳动保障、税收、市场监管等政策咨询服务,便利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用工。

11.改进社会保险经办流程。探索适合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