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政办〔2010〕9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淮政〔2023〕23号)规定,现行有效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淮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淮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管、用长效机制,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水务、财政、国土、农业、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组织实施大沟及大沟以下的所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包括塘坝,灌排站,机井,大、中、小、田头沟及其配套桥、涵、闸,灌溉渠道(管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

第三条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公益性和准公益性设施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原则,市、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行业主管机关,负责并指导镇、乡、街道办和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指导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

(二)负责跨县区大沟(大沟的两岸跨县、区或上、下游跨县、区大沟边境各1公里的沟段)的管护工作;

第五条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镇、乡、街道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

(二)负责跨镇、乡、街道办大沟(大沟的两岸跨镇、乡、街道办或上、下游跨镇、乡、街道办大沟边境各1公里的沟段)的管护工作;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跨镇、乡、街道办大沟重要控制闸的运行调度工作;

(四)负责大沟入河道口涵闸的管护工作;

(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固定式排涝泵站的管护工作。

第六条  乡镇农业综合部门(水利站)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跨村大沟(大沟的两岸跨村或上、下游跨村大沟边境各1公里的沟段)的管护工作;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沟节制闸的管护工作;

(三)负责市、县(区)直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地方关系协调和水事矛盾协调处理工作。

第七条  村级或管护业主(协会)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村范围内大、中、小沟及田头沟的管护工作;

(二)负责本村范围内大、中、小沟农用生产桥及田头沟桥涵的管护工作;

(三)负责本村范围内塘坝的管护工作;

(四)负责本村范围内小型灌溉泵站的管护工作;

(五)负责本村范围内中、小沟节制闸的管护工作;

(六)负责本村范围内机井的管护工作;

(七)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护工作;

(八)负责本村范围内灌溉渠道(管道)等设施的管护工作;

(九)负责上级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地方关系协调和水事矛盾协调处理工作。

 

第二章 管护组织及职责

第八条  市政府成立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水务局长、财政局长担任,市目标办(市政府督察室)、水务、财政、国土、农业、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单位有关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

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职责:

(一)筹集市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专项资金;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的修订、完善,管护标准的制定;

(三)组织县(区)对镇、乡、街道办和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进行检查、考核;

(四)制定对县(区)、镇、乡、街道办和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考核办法;

(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费的审核、拨付等。

第九条  县(区)相应成立县(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其办事机构主要是县(区)水务(农水)局、财政局、国土局、农委、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单位。

县(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筹集县(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专项经费;

(二)督促、指导镇、乡、街道办和村成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整理汇总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有关资料;

(三)统计每个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管护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农田面积,以镇、乡、街道办和村为单位汇总并上报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测算、编报并分配每个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单位管护经费;

(五)定期不定期对镇、乡、街道办和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六)编制县(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维修方案;

(七)与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单位签订管护协议。

第十条  镇、乡、街道办应有专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事机构,负责其辖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日常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处理村级边界工程水事矛盾。

第十一条  村应成立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协会或农民用水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单位,具体负责本村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

 

第三章 管护业主(协会)组建及职责

第十二条  管护业主(协会)一般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所在地农户为会员组建,也可以行政村或若干个自然村(组)的农户为会员组建。

第十三条  协会应依法依规组建,做到农户自愿、民主通过章程制度和选举产生协会理事成员、民政部门登记发证、技术监督部门代码发证、金融部门开户、有固定办公场所等。

第十四条  协会必须通过民主听证等方式确定农户会员每年会费(水费)标准并足额按时计收。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需要大额投资时,除县(区)级及其以上部门补助经费外,维修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农户会员受益大小计收单项会费(水费)。

第十五条  协会对所管护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要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确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管人员,并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管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力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协会应组织农户会员对所管护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定期进行维修。

第十六条  协会应做好水法规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群众保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法律意识。

第十七条  协会应公示重大事项和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以农户或联合组织自用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户或联合组织自身为管护业主;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所在地行政村成立的协会(每个行政村仅限一个)为管护业主;鼓励以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流转后的新业主为其承包、租赁等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业主。

第十九条  管护业主(协会)对所管护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运行负责。

第二十条  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竣工验收后,由各有关部门直接向工程所在地镇、乡、街道办和村或管护业主(协会)办理工程及管护工作移交手续。

第二十一条  各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单位和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业主(协会)均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指定专人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的管护;

(二)做到“三管”、“六护”,即管人、管车、管牲畜,护沟、护渠、护井、护闸站、护桥涵、护灌溉(饮水)管道。确保沟渠不堵塞和不被垦种,机井、桥涵、闸站、灌溉渠道(饮水管道)等设施不被偷盗和人为损毁,保证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二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与完好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三条  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在排涝、灌溉的沟渠管护范围内,设置影响排水和输水的建筑物、障碍物或者种植农作物、栽植林木等,在沟渠堤身、滩地、沟坡、沟底开荒种地;

(二)倾倒、堆放、排放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运行或污染水体的废弃物;

(三)在堤身、护堤地和塘坝、渠道、水闸、排灌站管理范围内建房、放牧、爆破、挖窖、挖塘、葬坟、采石、取土、扒口、开采地下资源以及开展集市贸易;

(四)损毁、破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

(五)擅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