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平政办〔2020〕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市促进消费升级、脱贫攻坚、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我市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原则,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规划引领,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到2025年,实现全市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年经营总收入达到200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保障乡村旅游合理开发。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和“多规合一”的原则,把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到全域旅游规划中,与市、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规划深度融合。坚持对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民俗文化、古村古建古树等原始风貌保护优先的开发原则,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形成乡村风貌环境协调一致、平顶山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引领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化和品质化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
(二)围绕脱贫攻坚,发挥乡村旅游富民作用。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整合资金,集中扶持一批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景区辐射、重点乡镇和特色村带动、旅游企业就业等方式,推进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民宿、农民变导游,以游脱贫、以游富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
(三)丰富产品供给,培育乡村旅游新型业态。一是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园区。以汝州市硕平花海、士博生态园、华予生态园、桑蚕养殖基地等田园综合体为依托,打造农耕文化观光园区;以鲁山县精品温泉、农家乐为基础,形成特色民宿集群,打造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郏县姚庄乡,叶县南部山区,舞钢市尹集镇、杨庄乡,湛河区曹镇乡等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为载体,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二是打造康养型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园区。以鲁山县四棵树乡、团城乡,舞钢市尹集镇、杨庄乡,汝州市蟒川镇、寄料镇,宝丰县大营镇、观音堂林站,郏县白庙乡、安良镇等地森林公园和美丽乡村为依托,完善度假设施、健康游步道、生态绿道、休闲驿站、旅游厕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森林度假、健身运动、体育赛事;以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郏县、鲁山县、叶县的古镇、古村、古寨、传统村落和我市丰富的文物、非遗资源为依托,建成一批访古游村镇和乡村研学旅游基地,成功打造一批康养型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园区。三是推出具有我市乡村旅游特色的乡村美食。以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郏县、鲁山县、叶县等地特色餐饮为支撑,举办乡村美食大赛、年货大集、乡村旅游商品展等活动,全面推广乡村旅游美食。四是推出具有我市乡村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以汝州市汝瓷、粉丝、粉皮、粉条、花椒、石榴,鲁山县蚕丝被、露峰山葡萄、张良姜、清壤园蔬菜、蓝莓,舞钢市白茶、香菇,宝丰县汝瓷、白酒、米醋、花椒、秋月梨,郏县长桥坡河萝卜、红牛、汝水湾富硒水果和杂粮,叶县马湾白桃、张武岗红薯、常村艾产品,卫东区金牛山石榴,湛河区曹镇大米等乡村特色产品为依托,推出一批体现平顶山乡村文化特色且具有时尚气息的乡村旅游商品。五是打造乡村旅游节会品牌。以宝丰县马街书会、魔术节、汽车拉力赛,汝州市曲剧艺术节、汝瓷文化节、温泉镇汤王街古镇庙会、大峪镇杏花节,舞钢市水灯节、国际龙舟赛、环湖国际马拉松,郏县三苏园诗词大会、姚庄年货大集,鲁山县牛郎织女节,叶县燕山水库赏花节、采摘节等乡村文化旅游节会为依托,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会品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
(四)打造示范标杆,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一是创建乡村旅游A级景区。支持资源禀赋好、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旅游乡镇、村(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以汝州市王湾村、郝寨村、青山后村、罗圈村,舞钢市蔡庄村、姬庄村、臧坪村、王庄村、楼子沟村、岗李村,鲁山县花园沟村,郏县姚庄乡、马湾村、李渡口村,宝丰县石板河村、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康龙休闲观光园区,叶县杨令庄村、桐树庄村、柴巴村,卫东区吕庄村、土寨沟村,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花山村等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点)为代表,创建一批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二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组织开展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生态旅游示范乡(镇)、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的创建工作,打造省级乡村旅游品牌。到2025年,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达到3个、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60个。三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汝州市温泉镇、寄料镇、大峪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汝州市西部、中部和东部三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舞钢市尹集镇、杨庄乡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舞钢市东部和南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宝丰县大营镇、观音堂林站、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宝丰县西部、北部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郏县白庙乡、安良镇、冢头镇、姚庄乡、堂街镇、李口镇等地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郏县北部、南部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鲁山县四棵树乡、团城乡、赵村镇、尧山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鲁山县西部、南部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叶县保安镇、辛店镇、常村镇、夏李乡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叶县南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卫东区金牛山、湛河区曹镇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花山村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城区近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五)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交通道路。加快建设通达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开通公交线路,打通全市涉及乡村旅游景区(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在乡村旅游景区(村)道路沿线建设咨询服务点、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特色驿站、观景平台等配套服务设施。三是推进环境整治。开展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改造工作。实施乡村湖面、河道、溪流等水域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四是推进服务标准化。贯彻落实各类行业标准,完善乡村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和乡村旅游标识系统,提升民宿、农家乐服务和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水平。五是提升智慧化水平。借助市智慧文旅平台,统一发布乡村旅游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
(六)加强宣传营销,扩大乡村旅游品牌影响。一是整合资源,强力进行宣传推介。把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纳入全市和各县(市、区)旅游整体营销体系,安排资金,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营销工作。二是实施乡村旅游智慧营销。支持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加强乡村旅游与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开展推广营销。三是统筹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把乡村旅游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