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意见的通知
陕政办发〔2012〕2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14年2月28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陕政发〔2014〕12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国发〔2010〕3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 陕政发〔2011〕37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创建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为前提,引进、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加快成果产业化进程;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为灵魂,促进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以创业投资基金为引导,借助风险投资网络,构建产业发展融资平台;以大量的新创企业为血液,推动产业园区强势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我省生物医药领域资源、科研和生产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的关中研发生产基地和陕南生物资源种植加工基地。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通过“选育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孵化基地,完善服务体系”,把省内的资源、科教、人才优势与国内外的资本、管理、技术优势相结合,把自主研发转化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进行重点突破,形成主导产业。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示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精简高效的市场体系。

——坚持开放合作,集聚发展。利用全球化机遇,推进西安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基地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形成若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和完善陕西生物医药研究院等10大自主创新平台和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信息服务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的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引进30—50名新药研发和管理高端人才,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以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承载,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在杨凌示范区建设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在陕南3市建设生物资源种植和中间体、原料药加工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区、杨凌为拓展区、陕南3市为辐射区的分工合理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种植、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3—5个二类和10个三类药品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并在省内企业实现产业化,培育2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2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到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四)强化科技资源统筹,构建创新研发体系。大力推进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采取政府资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的原则,建立新药发现、新药评价、中试放大、制剂工艺研究平台,形成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体系,开展系统、高效、开放、共享、符合国际规范的药物研发,吸引、扶持、培育一批创新药物研究、天然药物开发中心。在支持陕西生物医药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组建陕西生物医药研究院,研究开发出一批疗效独特、使用安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市场前景良好的创新药物。

(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依托陕药集团、步长集团等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中医学院等高校的科教力量,充分发挥我省科研资源和技术优势,组织实施生物检测试剂、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六大产业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打造一批拳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