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营口市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实施意见
营政办发〔2017〕5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制造强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6年,全市装备制业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市的29.1%;完成产值占全市的21.1%;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20.6%。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行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随着国家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的建设,依托港口、机场等区位优势,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
中发〔2016〕7号)精神,深入实施《
中国制造2025》,省出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指导意见》(辽委办发〔2016〕63号),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要聚集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和有竞争力的八大重点领域,即做优做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汽车、重大成套装备,发展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打造发展新优势,形成发展新支撑,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为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根据省发展重点,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优化装备制造业供给结构,完善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倾斜,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围绕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发展瓶颈,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共性、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大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抓住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构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把握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突出重点,形成合力,选择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率先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整体加快发展。同时,通过重大装备研制,带动基础材料、基础件、基础工艺、技术基础的突破,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在优势领域突破一批高端装备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开发出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成套装备,形成覆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力争完成“十三五”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目标,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
二、发展重点
(一)做优做强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
1.重大成套装备
(1)发展重点
输变电成套装备。重点发展1000KV交流、±1100KV直流特高压变压器、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器、大容量换流阀等特高压设备及高压套管等关键零部件,支撑智能电网的智能变电站成套装置、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等。
石化和冶金装备。重点发展燃气轮机压缩机、大型天然气长输管线装置、大型天燃气液化装置、大型煤化工装置、大型炼油装置、百万吨级大型PTA装置、百万吨级大型乙烯装置等。
新能源装备。光伏电池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涵盖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传动、仪表控制、视觉检测、工业机器人整合、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扩展等全面的系统集成。
节能环保装备。围绕燃煤电站、炼铁高炉、生活废物焚烧等废弃烟气排放治理,加快脱硫、脱硝、脱汞、粉尘排放等专业治理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设计制造,并由终端控制向源流控制延伸,推进治理装备系列化、成套化。实现排放标准达到每立方米10毫克以下的粉尘处理设备的批量化设计制造。
(2)依托重点企业。新东北电气集团、沈鼓集团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环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口洁风集团、营口绿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庆营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全市重大成套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瞄准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的方向,加快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2.汽车相关产业
(1)发展重点
汽车及零部件。加强专用车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发展专用改装车、铝合金专用车箱体及部分整车、铝合金专用车装配件、汽车及农用车发动机总成、高档活塞、轴瓦、连杆、无缸套发动机缸体、铝镁合金零部件、汽车线束等。
汽车保修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嵌入式软件、焊接机器人、机器手等智能装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开发生产智能车轮动平衡仪、重型轮胎拆装机、重型可移动式液压举升机、全自动轮胎拆装机、双柱或四柱及剪式液压举升机、3D成像四轮定位仪等。
(2)依托重点企业。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营口福泰科技有限公司、中集车辆(辽宁)有限公司、辽宁忠旺汽车有限公司、中意泰达(营口)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营口光明科技有限公司、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力争形成覆盖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9%;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切入点,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向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集聚,把汽保工业园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汽车保修设备生产基地。
3.高档数控机床
(1)发展重点。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重点发展数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热模锻多工位智能压力机、数控重型立式车床、智能数控磨床、数控磨齿机、智能脉冲机床、激光模切雕刻机。制桶自动化生产线等,形成集科研、设计、生产、维修、销售和生产线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完善体系。
(2)依托重点企业。营口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冠华机床有限公司、营口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营口北方制桶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全市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加快高档数控系统及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和产业化研究,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和共性技术,提升我市高档数控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
4.高端电线电缆
(1)发展重点。低氧光亮铜杆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精密铜线、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全塑控制电缆、HYA通信电缆、轻型备复线、汽车部件专用线束及新能源汽车整车线束等。
(2)依托重点企业。高威(辽宁)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市中兴线缆厂、营口市华侨通讯电缆厂、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营口隆泰线缆有限公司、营口亿峰实业集团铜业有限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户,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行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
(二)培育壮大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业
1.航空装备
(1)发展重点。重点推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辽宁(营口)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无人武装直升机生产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航空航天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航天科技产品交易中心等,研究开发小型无人飞行器,发展飞机零部件、机载电子设备、铝合金航空材料等配套产业。推动集成装配式军用智能方舱、军民高端装备轻量化材料等产品实现军民用资源共享,促进民用高技术领域适用产品与技术向军用及通用航空领域转移应用。
(2)依托重点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忠旺(营口)高精铝业有限公司、新泰(辽宁)航天精铸有限公司、金达合金铸造有限公司、辽宁融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营口银河镁铝合金公司等。
(3)实现目标。依托辽宁自贸区建设、营口蓝旗机场、营口港等有利条件,到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辽宁(营口)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完成,营口临空产业园初具规模,全市航空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5%。
2.轨道交通装备
(1)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铝合金精密铸造高铁枕梁,高铁、地铁铝合金车体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铜及铜合金坯料,轨道交通用大规格工业铝型材等。
(2)依托重点企业。辽宁忠旺铝合金车体制造有限公司、营口压铸业有限公司、高威(辽宁)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口希泰精密焊接科技有限公司、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通过自主创新和与科研机构合作,使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得到提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
3.海洋工程装备
(1)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工程船舶制造装备,港口物流机械装备,海洋石油勘探装备,曲拐、桩腿齿条、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等。大力引进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洋钻井平台核心设备制造、石油装备远程控制、深海平台油田及水下钻采设备制造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2)依托重点企业。中船重工物贸集团、石钢京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加宝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辽宁卓异新材料有限公司、营口重型机床有限公司、营口市特殊钢锻造有限责任公司等。
(3)实现目标。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整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
4.安全(应急)智能装备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