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宝政办发〔2020〕49号宝规〔2020〕010-政府办004

USHUI.NET®提示:根据《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宝政发〔2023〕13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拓宽就业新渠道,激活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市场,促进劳动者就业增收,根据《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 ( 陕政办发〔2020〕19号,现就我市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中省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市场引领和政府引导并重、放开搞活和规范有序并举,顺势而为、补齐短板,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面推进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

二、积极拓宽渠道,开发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一)优化贷款税收等政策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引导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不限定条件、不增设门槛,鼓励劳动者创办“低成本”“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从事个体经营。大力发展小店经济,扶持一批休闲店、美食店、创意小店等经营实体,打造人气旺、特色浓的小店集聚区。用好用活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新工具。创业担保贷款个贷最高额度20万元,10万元以下免除反担保,2020年内优先支持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体工商户、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的平台就业人员。“秦青优惠贷”项目为45岁以下青年提供最高300万元贷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就业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可在3年内享受每户每年14400元限额的税费减免。将企业失业人员、农民工纳入创业补贴范围,按规定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人民银行宝鸡支行、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团市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拓宽钟点工临时用工短期工等非全日制就业渠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会员众多、联系广泛等优势,推出岗位吸纳就业。创建城乡社区养老、托幼、心理疏导等社会工作服务站,推动发展批发零售、保洁绿化、建筑装修、养老护理家政等行业提质扩容,增加就业岗位。加快推进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或改造提升项目试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支持发展各类特色小店,进一步增加灵活就业机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在规定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每人每月600元标准给予最长6个月以工代训补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创业就业的新就业形态。推广壮大“互联网+”“平台经济”“云经济”,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推广餐饮类垂直电商平台应用,加快发展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功能性服务平台,支持扩大以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直播销售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规模。培育网红经济,推行网上营销、直播带货,通过宝鸡蜂蜜、苹果、擀面皮、臊子面等产业吸纳灵活就业。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合理设定监管规则,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支持有条件的人员应用电商直接创业,鼓励个体电商转型企业。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岗位,降低入网门槛,减免注册、加盟、运营、管理等服务费用。支持数字招聘平台、零工平台建设,培育人力资源龙头企业,引导中介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提供融合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多元化免费服务。(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市委网信办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大力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优化专业布局,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示范企业,组织实施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打造员工制家政服务知名企业,形成品牌。加强与中部地区劳务协作对接,定向输送、定向派遣,提高灵活就业质量。青年文明号、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评比表彰向家政从业人员及集体倾斜。(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发展壮大村镇工厂、社区工厂等就地就近就业载体。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文化旅游、特色手工艺等优势主导产业,通过大力培育小微企业、合作社、居家手工艺作坊、扶贫车间等形式,吸纳群众居家就业增收,实现群众“村镇生活、村镇就业”。发改、工信、国资、商务、招商等部门要主动引导企业与人社部门对接,为培育村镇工厂提供保障。通过鼓励返乡人员创办、依托本地优势产业资源培育、苏陕协作支持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力争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利用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就业。广泛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引导项目实施单位就地就近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务工就业,在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向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要组织项目所在地镇街、村委会与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劳务信息沟通机制,根据项目实施单位用工需求,做好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动员组织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劳务保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扶贫办等,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自主创业环境

(七)实施服务管理零收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对需要办理相关行业准入许可的,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审批。对非相关行业准入许可事项,不得增加审批环节。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依法自主选择经营范围,依法登记注册,不收取任何费用。在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无须办理营业执照。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不得额外设置条件变相收费。建立公开投诉举报渠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场地支持。加快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吸引更多商贸服务类企业和商户入驻,招引专业人才和专项用工参与智慧街区建设、平安街区管理、日常运营维护等方面工作。实行柔性城市执法管理,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按照城市管理部门划定的范围,允许在一定区域开辟临时摊点摊位,允许临街店铺在一定时间和区域范围出店经营,支持发展早市、夜市和各类特色小店,促进“微经营”灵活就业。政府投资认定的创业孵化载体,按现有孵化实体不低于5%的比例免费提供经营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空间、非必要办公空间改造为经营场地,免费向辖区内劳动者开放。对劳动者务工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加强疫情防控、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抓紧落实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相关政策,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减轻灵活就业人员负担。对在疫情期间给予中小企业房租、标准化厂房租金、物业费用减免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特色载体,从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服务保障,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

(九)搭建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督促指导县区政府统筹规划,用好社区和就近部门空置或过剩办公场所,结合服务对象规模和区域就业特点,建立侧重不同、功能匹配、要素齐全、出入方便且具备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属性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可通过购买服务向辖区内劳动者提供登记、培训、招聘等便利化公共就业服务。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所需费用,按规定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市民政局、市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