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政办发〔2017〕200号
  为贯彻落实《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94号),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银川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编制了《银川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精神,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94号),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树立“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为目标,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健全科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别水价机制,保障粮食等重要作物合理用水需求。积极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通过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节水。

  2.坚持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措施,与其他相关改革相互配套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改革方式,采取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实施,以点带面,梯次推进。

  4.坚持供需统筹,注重实效。强化供水管理,健全推行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提高供水保证率,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三)总体目标。

  2017年全面实施,稳步推进。按照自治区试点安排,贺兰县结合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通过3—5年努力,率先在全市完成改革任务,其他县(市)区要结合实际,选择1个乡镇进行试点,加快推进。到2025年全面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经营性水利工程水价达到完全成本水平,分类水价普遍实行。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农业水权制度健全,农业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农民用水组织健全、运行高效;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用水方式有效转变,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集成发展,现代化农业节水制度健全。各级人民政府基本建立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础。

  1.完善节水工程改造。加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形成科学集成的灌溉体系,为农业终端用水创造良好条件。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市水务局牵头,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牧局配合)

  2.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结合高效节灌技术推广、土地规模经营等,完善计量设施,积极推进测控一体化建设,提高测量水精度和调度管理水平,新建、改扩建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到2025年,灌区全部实现计量供水。高效节水灌溉片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区率先实现智能计量。(市水务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银川供电公司等配合)

  3.深化灌区用水计量。2018年各县(市)区制定本辖区末级渠系用水计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银川市各级水利部门结合用水计量设施的配套完善,逐步将用水计量责任落实到最基层水管组织;大力培训测量水人员,配备完善的计量设备,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用水计量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用水计量的精准度和透明度。到2025年全部实现终端用水计量收费。(市水务牵头,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等配合)

  (二)完善农业水权制度。

  1.区域取水总量控制。落实银川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化配置黄河水、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源,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以节水支撑区域新增用水需求。(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农牧局、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2.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定的用水总量和县级黄河地表水初始水权,县(市)区将农业、工业使用黄河地表水资源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及主要取用水户。强化水资源使用权用途管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权制度。(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等配合)

  3.严格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各县(市)区要严格执行宁夏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以定额为标准,配置年度农业用水指标,计收用水水费。银川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定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水务局牵头,农牧局等配合)

  4.建立水权收储交易制度。完善县级农村水权交易制度,指导农村建立水权交易平台。2018年,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水权配置实际,制定出台符合水资源管理政策、体现市场配置要求、可操作、易执行的农村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农村水权交易平台。使农户间、农户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之间的水权交易规范公平、方便快捷,让水权交易的过程,变为对农民节水奖励与增强农民水权、水商品和节水意识过程。(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牧局等配合)

  (三)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1.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17年底前,全市承担灌溉任务的干渠直开口以下渠道(含配套建筑物)、灌排泵站机井、蓄水库坝(池)、高效节灌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要明晰产权、颁发产权证书,将使用权、管理权移交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农户等,建立权属清晰、主体责任落实、管护制度健全、经费来源可靠的运行管护体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或使用(经营)权出让方式,引进社会化、专业化队伍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配合)

  2.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模式。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同工商、民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完善农业用水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组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机构、水管单位和用水户参与等多种形式的终端用水管理模式。加强对各类用水组织的扶持和监管,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和个人在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保障水利工程、计量设施、信息化设备的及时维护和有效使用。(市水务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牧局、民政局等配合)

  3.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管。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和聚集放大作用,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依法获得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和收益。(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金融工作局等配合)

  (四)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1.完善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机制。县(市)区物价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和供水工程类型,核定全市各类水利工程供水成本,2018年底前,全市农业水价全面实行“骨干工程水价+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落实供水成本监审工作并公开成本监审结论。供水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公开成本,健全成本公开制度。(市物价局牵头,水务局、财政局、农牧局等配合)

  2.分级制定农业水价。引黄灌区骨干供水工程水价由自治区确定。各县(市)区管理的独立供水、范围明确的供水工程,其水价由各县(市)区物价局、会同水务局确定,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物价局、水务局备案,2018年完成农业水价核定。对受水区相对独立、供需双方自主能力较强、社会资本建设管理的供水工程,水价可探索实行市场调节价。要积极推行将引黄灌区农田排水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纳入供水成本,市物价局、水务局要加强对县(市)区供(排)水工程定(调)价工作的指导。(市物价局牵头,水务局、财政局等配合)

  3.稳步调整农业水价。根据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农业水价逐步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2021年全市灌区骨干灌排工程供水价格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步调整灌区骨干工程以下末级渠系水价。(市物价局牵头,水务局、财政局、农牧局、银川供电公司等配合)

  4.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在稳定推行农业水价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分类水价,农业用水区分粮食作物、一般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根据农业用水定额、投入产出比,在终端用水环节完善分类水价。用水量大或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用水价格可高于其他用水类型。积极鼓励生态用水引用经处理过的中水和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水量不足时可调剂部分地表水予以补充。引用地表水补充生态用水的水价按不低于供水成本核定。到2020年,各县(市)区试点灌区探索实行分类水价,2021—2025年,各县(市)区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时限,同步实行分类水价。(市物价局、水务局牵头,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等配合)

  5.全面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按照自治区发布的农业用水定额标准,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超定额用水20%(含20%)以内部分加1.4倍收费,超定额用水20%以上部分加3倍收费。农业用水超定额以上部分征收水资源费。(市物价局牵头,水务局、财政局等配合)

  6.加强水费征收监管。水费实行“统一征收,分级管理”,由终端用水管理组织集中收取,按照工程管理权限,水费上缴同级财政,干渠以上水费(含排水费)用于干渠(干沟)的运行维护,支渠以下水费由县(市)区安排基层水管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使用,用于支渠以下渠(沟)道维修养护和管理。银川市各级水管单位、农民用水组织应完善票据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票据。用水组织要定期公开水价、用水指标、实用水量、水费额度,增强水费征收的透明度,切实保障用水户权益。物价、水利、财政、审计、农业等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水费用管安全,杜绝搭车收费。湖泊湿地生态用水水费由承担管理责任的政府或经营单位负担。(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水务局、物价局、财政局、审计、农牧局等配合)

  (五)强化农业节水措施。

  1.构建新型农业用水格局。各县(市)区要适度调减水稻等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特色优势作物、现代畜牧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农业需水用水格局。(市农牧局牵头,水务局、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2.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和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化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积极推广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深松整地、覆盖保墒等措施,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开展农业节水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用水。(市农牧局牵头,水务局、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六)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1. 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水价未达到运行维护成本之前,骨干工程水费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执行现行补贴政策。骨干工程以下(含机井)定额内用水水费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由县(市)区水务部门制定补贴政策及实施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同级财政对工程管理单位、农民用水组织和规模经营主体、种粮户、养殖户等用水户定额内用水水费进行补贴,超定额用水水费不予补贴。在提高农业用水价格、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