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支持汶河新区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泰发改黄河〔2024〕266号
泰安汶河新区建设发展中心,市有关部门单位:
《支持汶河新区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区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市政府批复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泰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8月16日
支持汶河新区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泰安市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泰政发〔2023〕10号)有关部署,支持汶河新区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决打好环境问题整治、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着力构建“1+1+N”产业体系,即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空天经济产业,统筹推动文化旅游、总部科创、商务金融、数字经济、新能源、都市农业等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服务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6%、1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大汶河水质持续改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起势突破,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到2030年,起步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努力打造区域现代产业发展未来新高地、人城产共融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形象新体现。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1.加快构建“一心两翼四区”产城融合空间布局。落实《汶河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以节点式生态化功能组团为特色的新型空间格局。“一区”即环天泽湖协同服务中心,布局企业总部、商务金融、高端医疗教育,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两翼四区”即西部科创翼串联泮南产业集聚区、滨河数字科创区,联动泰安高新区布局科技研发、数字经济、商务会展、高端制造等;东部文旅翼串联博城高端游享区、左岸文体康养区,布局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体育运动等。(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2.全面融入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抢抓济南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构建济南都市圈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聚焦重点产业体系,打造济南高端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加强与沿黄重点城市联动协作,加强自然灾害防线、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环境污染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领域合作,实施一批黄河流域产业合作示范工程,搭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支持起步区创建省级新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3.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实施路网及生态风貌提升工程,加快完善起步区“三横四纵”主干路网,打通温泉路南延伸段及高铁泰安东站连接线等对外连接路网,依托城市快速路、骨干道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共同构成纵横交错的快速路网和骨干路网,因地就势布局城市次级路网。加快推进S103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有序推进济枣高铁泰安东站建设。加快推进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4.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河道、堤防、排水系统和设施,积极参与全市“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大汶河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产业园区建设、园林绿化、道路广场建设及城市水系治理,科学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严控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东平湖管理局)
5.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践行“四水四定”原则,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地下水总量和水位“双控”。严格执行项目水资源论证及节约用水管理有关规定。支持起步区企业加大用水计量和节水改造力度,鼓励发展农田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动工业、环卫、城市绿化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水利局)
6.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编制《山东泰安汶河国家湿地自然公园规划(2024-2035)》,实施泰安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修复,因地制宜采取水体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动物保护等措施。支持起步区加强野生动植物原生生境保护和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争取起步区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库。(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7.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科学编制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进环湖路东侧污水管网敷设工程。持续提升泰安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支持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到202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
(三)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8.突出生命健康主导产业地位。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未来健康领域两大赛道,瞄准高端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以及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主动链接一线城市、对接国际国内强企,着力打造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构建上下游协同、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