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

东政办〔2021〕60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海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东政〔2024〕33号规定,继续有效 。

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1日


市政府政务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提高政府服务与管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应用与服务、安全与保障以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涵盖的电子政务,是指市直单位、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机关运用信息技术,向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政务数据,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等各类数据,包括行政机关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经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数据等。

第四条 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集约建设、整合共享、开放便民、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相关工作的领导,将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建设、管理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级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的管理、指导、协调、推进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托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服务平台,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在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建设和备案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级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共享发展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级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级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发展规划,制定本系统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相关建设专项规划,并报省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维护或者购买电子政务和政务数据相关建设项目,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审核;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家投资补助的,按照有关投资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市级电子政务云和共享交换平台节点,并统筹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运行、监管和项目备案,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云服务管理体系。

市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级电子政务云节点的建设、运行和监管,并将建设项目方案报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备案;市直各单位、各县区需将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及方案报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备案。

县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不得在海东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以外的平台上新建电子政务云节点;已经建设的,由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尽快实现数据整合。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托省级或者市级电子政务云节点开展部署业务系统、应用管理等活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级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专网、政府门户网站等,不包括安可国产化替代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对政务服务的支撑能力。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共性应用支撑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为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务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章 政务数据管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服务事项目录的梳理、数据整合、业务汇聚和统筹管理。

第十五条 政务数据实行目录管理。

市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市级政务数据总目录,统筹全市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工作。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级政务数据总目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的具体要求,编制本部门的政务数据目录,明确政务数据的分类、格式、属性、更新时限、共享类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等内容,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政务数据目录更新机制;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作出修改或者本部门的机构设置、行政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更新本部门政务数据目录。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规范本部门政务数据采集、维护的程序,建立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的工作机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重复采集、多头采集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取的政务数据。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采集的政务数据进行电子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需要购买社会数据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大数据工作主管部门批准;采购的数据应当纳入本部门政务数据目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共享。

 

第四章 应用和服务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数据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公共信用、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生态环境等主题数据库,逐步实现各级行政机关政务数据的统一汇聚、管理和应用。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数据工作主管部门分级负责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上县区部分的数据录入、更新及维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政务数据目录,通过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有关行政机关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第二十二条  政务数据按照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种类型。可以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的政务数据属于无条件共享类;可以提供给部分行政机关共享或者仅能够部分提供给所有行政机关共享的政务数据属于有条件共享类;不宜提供给其他行政机关共享的政务数据属于不予共享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为本部门的政务数据属于有条件共享或者不予共享类型的,应当在本部门编制的政务数据管理目录中注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依据。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可以使用其他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但是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无条件共享类的政务数据,使用部门可以通过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直接获取。对有条件共享类的政务数据,使用部门可以通过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向有关部门提出共享申请,有关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有关部门同意共享的,使用部门应当按照答复意见使用政务数据;不同意共享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需依法依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