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设立殡葬规划用地意见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设立殡葬规划用地意见的通知
宁政办发〔2015〕104号

USHUI.NET®提示:根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 宁政规发〔2023〕3号规定, 将“二、(五)”中的“安葬骨灰的单独墓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合葬墓穴不得超过1.5平方米。安葬遗体的独立墓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合葬墓穴不得超过7平方米。墓位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墓穴占地面积的1.5倍。”修改为“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者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墓不得超过6平方米”。此外,根据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对文件中的部门机构名称进行相应修改。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民政厅、国土资源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设立殡葬规划用地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8月10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设立殡葬规划用地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3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14〕20号)精神,进一步推进遗体火化后骨灰生态节地葬式葬法,改革土葬,提升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全区各族群众基本殡葬需求,推动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现就设立殡葬规划用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动殡葬改革的重要性

  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利益诉求日益多元,群众殡葬服务需求日趋多样。近年来,我区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持续实施,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目标的殡葬改革稳步推进。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分布不平衡,尤其是殡仪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群众就近、低成本、环保办理丧事的需求无法满足;火化区范围相对较小,遗体火化率下滑、骨灰装棺再葬现象有所抬头,土葬改革区乱埋乱葬、滥占耕地现象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推动节约殡葬用地效果;重殓厚葬、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现象滋生蔓延,加重了群众负担;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利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违规圈地、占地修建大墓豪华墓,损害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科学规划殡葬用地,不断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妥善解决好殡、葬、祭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十分必要。

  妥善解决好群众基本殡葬需求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殡葬改革、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以节约土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设立殡葬规划用地,把节约土地与满足群众基本丧葬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以打造公益殡葬为主要目标,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来满足多样化殡葬需求。要把设立殡葬规划用地、深化殡葬改革作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大资金投入,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殡葬改革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进,抓实抓好。

  二、殡葬规划用地的设立

  (一)设立方法。殡葬规划用地的设立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之中。殡葬规划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公墓、殡仪馆(服务中心)等基本殡葬服务设施。各地要根据年均人口死亡率(5.07‰)、墓穴标准占地面积和绿化用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等因素,按照保障50年用地的需求,兼顾各民族葬式葬法,科学评估测算出本行政区殡仪服务和公墓用地总量、除现有公墓用地外需增加的用地量。殡葬规划用地一经设立,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设区的市辖区不单独设立殡葬规划用地,统一纳入所在市规划中。

  (二)选址原则。选址应当选择荒山瘠地,不得选定在耕地和水库、湖泊、河流、沟渠的堤坝周边,不得选定在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2000米以内和铁路、主干道路两侧2000米以内,不得选定在耕地后备资源区。

  (三)管理体制。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殡葬规划用地的选址划设、供地建设及管理工作,并做好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殡葬规划用地在立项、审批以及道路建设、绿化美化、供水供电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