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滨政字〔202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现将《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滨州市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施策提振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提振消费决策部署,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升级商品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2025年,商务、教育、民政、文旅、体育等领域,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举办一批富有滨州特色的促消费主题活动,打造一批独具滨州味道的消费新场景,出台一批体现滨州温度的优惠措施,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能、增强主体活力,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满足居民消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需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商品消费升级。

1.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丰富促消费活动形式和载体,坚持以节兴商聚势,以新春、盛夏、金秋、暖冬为主题,全年举办“欢乐元宵购物嘉年华”“汽车消费节”“家电焕新季”等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持续擦亮“乐购滨州”促消费品牌。(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

2.实施消费惠民让利行动。统筹财政、金融、平台等多方资源,整合叠加各项促消费政策,形成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同频共振的规模效应。全年围绕购物、餐饮、住宿、文旅等领域,聚焦滨州优势产业、民生行业、特色产品、重点企业,发放2000万元政府消费券,以真金白银“点燃”消费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优秀商贸企业,引导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优化网点布局,拓展经营区域。大力引进新型消费龙头企业,鼓励各类商贸企业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在滨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商贸企业升规纳统,建立准限上商贸企业名录库,全年新增纳统商贸单位400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以“乐购滨州焕新生活”为主题,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品种和规模,继续实施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换新政策,新增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等4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搭建升级滨州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优化补贴发放流程,配套推出低息贷款、零首付等举措,完善申请、换购、回收全链条服务,激发人民群众换新意愿。(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促进服务消费提质。

1.实施文旅消费提升行动。在春节、暑期、国庆等文旅消费旺季举办促消费活动,全年举办文旅消费活动80场以上。开展“黄河大集”系列活动,集中展示民俗节庆、山东手造等好品好物。举办滨州市全民阅读大会,推出“打折+惠民书券”双重优惠活动。串连核心景区和特色旅游商品,围绕孙子文化研学、黄河风情体验等主题策划发布精品旅游线路,满足市民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释放餐饮住宿潜能。挖掘本地特色食材,开发独具滨州风味的鲁菜菜品。举办“滨州味道美食节”等餐饮促消费活动20场以上,培育一批具有滨州特色的鲁菜餐饮品牌,鼓励其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吸引全国性或国际性餐饮集团落户滨州,提升本地餐饮业的整体水平。挖掘、整合地标美食资源,打造滨州味道品鉴精品旅游线路。实施滨州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乡村酒店、客栈民宿,2025年底星级旅游饭店数量达到26家以上,引进一批高端品牌连锁酒店,打造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丰富养老托幼服务供给。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大力推行老年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等服务,全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张,推动建成10家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养老服务机构,全市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3家。打造“滨有善育”服务品牌,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2家普惠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拓展“智慧家政”服务,发展“家政+互联网”“家政+直播”等新兴模式,推广家政领域智能设备。加强开放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的统筹指导、教学监督和服务管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商务局)

(三)强化新型消费培育。

  1.发展首发经济。实施促进首发经济行动,吸引国内外优质品牌、培育本土知名品牌在滨开设首店,大力引进商业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全年开展首发首秀首展活动10场以上,累计引进首店达到50家以上。在重点商圈、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培育首发经济集聚区,一体带动出行、餐饮、住宿、购物以及“夜经济”等全景式消费。创新发展“IP+消费”,畅通IP授权、商品开发、营销推广全链条,形成一批国潮、原创、首发等消费新势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中心)

  2.培育数智消费。积极培育元宇宙创新名品和应用名景,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应用场景积极争取省级奖补。加快社交电商、私域电商、内容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发展,打造1个“好品山东”电商直播中心。探索“人工智能+消费”,引导大型综合体、博物馆、美术馆等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农业创新突破,建成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县1个,新认定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基地5家。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新生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3.引导绿色消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和绿色建材等系列下乡活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加强废弃物有效分类回收、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2025年底前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

  4.提升健康消费。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培育壮大健康养老、健康食品2类共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中医生活化,培育中医生活化推广点,积极承接省级“中医药+”创新产品研发推广项目,打造滨州特色药膳品牌。加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促进体卫融合发展,深化体育医院层级建设,开展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完成2700个全龄段样本量体质监测工作。(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

5.拓展冰雪经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举办滨州市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市、县联动开展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活动,促进冰雪消费。推动冰雪经济场景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带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全产业链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6.创新赛事经济。打造“九九黄河”体育赛事品牌,组织开展国际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办好全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第二届华东区老年人乒乓球比赛,办好21项市青少年体育比赛和9项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全市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不少于3000项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1.推动城市商业转型提质。提档升级零售业,争创国家级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全年完成存量零售商业设施改造3家以上,打造一批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城市消费新地标。支持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培育形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骨干企业。打造7条高标准街区,新增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2.加速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进“千集万店”改造,继续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片区4个以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省级电商直播基地、供应链基地等电商集聚区,推动滨州特色农产品入驻齐鲁农超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3.推动业态模式融合发展。依托沿黄文旅资源,开展“乡村好时节”主题活动,全年组织主题活动16场以上。依托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工业游,全年评定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0家。依托全民健康文化中心、黄河植物园等平台,引入演唱会、体育赛事等,积极开展跟着演出、赛事去旅行。加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培育推荐。深挖孙子文化、航空航天等资源,开展滨州特色研学游,全年举办研学活动50场次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

(五)推进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1.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降低物流成本。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发展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