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意见
陕政办发〔2013〕72号
USHUI.NET®提示:根据2014年2月28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 陕政发〔2014〕12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陕发〔2013〕1号)精神,切实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以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保障能力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形成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著。力争经过2至3年,全省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减少10%。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制订农村灾害性天气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乡村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大中型水库库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大力实施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工程,完善雷电等专业监测系统,构建广覆盖、高密度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充分利用集约化、精细化预测预报业务体系和现代数值预报等技术,加强灾害性天气临近预警和落区预报,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时效性和准确率。围绕暴雨、干旱、冰雹、低温冻害等灾害,开展预警评估等业务服务,指导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二)大力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已有信息平台,完善学校、医院、社区、机场、车站、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气象信息发布设施,加快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建设,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实现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解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信息接收终端设施,提升预警信息在农村偏远地区的传播能力。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广泛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组织群众防灾避险。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专项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中央“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积极构建面对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直通式”和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围绕各类农事活动、病虫害防控等开展农用天气和土壤墒情预报,指导做好农业生产。深入研发气象精细化监测预报、粮食安全气象综合保障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生态监测评价、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气象服务系统,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四)加快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施布局,围绕粮食主产区、苹果等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森林火灾及雹灾易发区,加快实施人工增雨防雹工程建设,构建完备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网络,及时组织开展增雨、防雹应急作业,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民兵预备役队伍承担作业任务。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五)着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