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电话:152-6623-5191
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有效期1年】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府办规〔2024〕1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已经第8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0月12日


厦门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措施。

一、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1.加快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落实好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落实国家“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尽快将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具体补贴条件、期限等情况以各领域实施细则为准。研究将更多高质量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加力支持范围。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局、民政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厦门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政策,培育壮大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等服务消费规模,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文旅局、民政局、卫健委、发改委)

3.促进文旅会展经济加快发展。加快研究出台支持和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鼓励演出经营单位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对举办营业性演出的,按规定给予适当财政奖励。强化“会展+产业”,深度挖掘与本市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会展题材,策划培育自主展会品牌。(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商务局)

4.打造消费新模式新增长点。培育热点商品消费,引导和扶持“老字号”品牌转型升级,积极招引中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消费品牌、知名餐饮品牌来厦落户。加快发展直播电商,鼓励各类经营主体运营直播电商,着力培育美妆等直播电商新消费业态,推进直播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5.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优化住房供需机制,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满足购房多样化需求。加大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稳妥实施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门槛,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解除本市房地产限制措施。加快新建商品房项目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片区“含金量”;提升土地价值,进一步优化土地出让规划条件,促进住宅产品多样化,完善房票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统筹用好央行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政策,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存量资产,持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住建局、财政局、资源规划局,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各区政府)

二、突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

6.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谋划建设。立足国家所需、厦门所能,抢抓政策“窗口期”,用好用足上级政策工具,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加强优质项目策划储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支持,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发行,拓展资金来源。加快推进国家政策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交通局、教育局、文旅局、市政园林局、卫健委、生态环境局,厦门港口局)

7.加大工业投资和设备更新力度。加快实施工业用地提容增效和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争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等支持,分领域推进工业、环境、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设备更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资源规划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住建局、发改委,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市税务局)

8.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用好“项目之家”等机制,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服务,用足国家和省支持政策,落实进一步优化省市重点项目开工若干措施,提高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效率,持续完善项目审批服务,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投产投用。(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

三、促进外资外贸稳量提质

9.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按照相关规定,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支持外贸自主品牌线上营销。帮扶企业充分利用原产地规则享惠,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家、金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建设公共海外仓,优化跨境电商作业模式,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制定“一站式”通关服务方案,便利光电、集成电路等产业进口设备快速通关,支持先进设备及原材料扩大进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厦门海关)

10.更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探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外资招引新方式,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到资。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强化外资工作专班机制,发挥移民事务服务站和税收服务站作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财政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

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1.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探索建立民营经济动态感知系统,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关注难点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推进全链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用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司法局、工信局、交通局,市工商联)

1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市属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开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向资源、制造和研发等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支持厦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台资台企在新型显示、现代都市农业等领域深化合作。(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13.积极培育“小升规”企业。开展“小升规”后备企业培育,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用工、融资、发展空间及创新支持。各区、火炬管委会对首次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年度累计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激发小微企业上规积极性,具体以各区、火炬管委会实施细则为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区政府、火炬管委会)

14.持续完善涉企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新出台以及延续优化完善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依法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的跨境资金结算、法律及知识产权服务。深入推行现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执法局、应急局、数据管理局、司法局,市税务局)

15.加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着力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资金及时投向科创、绿色、普惠、养老、民营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开发金融产品,进一步增加信用贷款投放比例。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续贷支持力度,扩大无还本续贷覆盖面,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提高续贷业务比重,合理确定无还本续贷的风险分类。发挥厦门市信易贷平台作用,加强信用数据共享应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构建“信易贷”场景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府性担保公司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实施优惠的担保费率,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5%。(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数据管理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

16.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深化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厦门服务基地建设,通过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交易所专家实地走访指导等方式,加大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协调各级产业引导基金、国有企业主动对接,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试点项目落地。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加大力度培育产业并购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金融产品服务。支持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支持商业银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等主体回购增持提供贷款服务。(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国资委,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厦门证监局)

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17.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支持其牵头或参与国家、省科技攻关任务。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用好厦门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研究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

18.升级“财